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富阳首现"无顶"贞节牌坊(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富阳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牌坊周围散布清末古村落遗址

    在随后的走访中,文物馆工作人员发现,在牌坊所处的施家自然村中,散布着一定数量的古民居、祠堂等遗址。据其介绍,施家村曾有俗称“十间四厢走马楼”等落地96柱的规模较大的具有清代建筑特征的古民居,现在还保留了多处完整的清末古民居。

    “古人讲究石头的装饰作用,这条古石路就是很好的体现。”工作人员指着村口的一条石路说。一旁的施根木老人给我们讲了个故事,原本整个村只开了东南西北四个朝向的门用于进出,传说当年有位施老太公娶媳妇儿,亲家是新登湘溪那边的,人们称他“洪百万”,很是富有。当新娘轿子沿着这条石路抬到东门,发现轿子太大门太小,进不去,“有钱”的洪百万就立即用大米和铜钱铺了另外一条路,轿子这才进了村。

    另一位村民还告诉我们,以前村里从东至西建有500米长的台门,下雨天村民沿着台门走,淋不到一点雨。

    据了解,施家村目前共有400多户人家,其中施姓人家占多数,有160户。在贞节牌坊旁边,施家祠堂的断壁残垣依稀尚存,被称为“集庆堂”的施家厅曾于1996年由村民集资修缮。“一个祠堂加一个厅,说明当时施姓家族人丁兴旺。”文物馆工作人员说。

    大家帮忙来解解牌坊之谜

    文物馆工作人员说:“在不可移动文物中,牌坊类建筑,不仅建筑结构自成一格,别具风采,而且集雕刻、绘画、匾联文辞和书法等多种艺术于一身,熔古人的社会生活理念、封建礼教、封建传统道德观念、古代的民风民俗于一炉,具有瑰丽的艺术魅力、很高的审美价值和丰富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一座石牌坊都是一件石雕工艺品。中国传统的石雕技法圆雕、透雕、高浮雕、浅浮雕、平浮雕、阴线刻等,在石牌坊的雕刻中都广为应用。”现我市的牌坊有众圃牌坊、胜总牌坊、登云牌坊等。

    眼下,这座深藏在幽幽竹林之中的“无顶”贞节牌坊,带着诸多谜团走进了我们的视线,希望相关专家、学者、爱好者能帮助我们共同解开这些谜团,有意提供相关线索信息者可拨打本报热线63344556。

    名词解释

    儒童: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规定,读书人先须参加“童试”,参加者无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或“童生”。

    讳缺:是指为了避讳古代帝王的名字,突出帝王的尊贵,再用到他们名字的的字的时候而缺一笔。起于清康熙年间,例如,康熙帝叫玄烨,那在用到这两个字时,玄的点不写,烨的竖不写,这就是讳缺。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