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幕府山"五彩石崖"诉说南京城亿万年沧桑(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板块运动让回到海底的南京地区再度“出水” 

    游客在南京汤山镇西北的阳山碑材游玩时,会在附近一座山上看到石头一层层叠加在一起,如果运气好的话,在有些细的粉砂岩中,还可以找到一种植物化石的碎片。这种化石中有一片片鳞片状的树皮,这就是“鳞皮木”。“鳞皮木”为什么会出现在汤山?它又是南京前尘往事中的哪一段所留下的印记? 

    长达7000多万年的“雪球事件”结束后,地球的气候终于恢复正常。陆地上的冰雪逐渐融化,海平面也随之上升。一度升为陆地的南京地区,再次被“闷”回海里,这一“闷”就是一亿多年,直到泥盆纪的到来。 

    距今4.3亿至3.7亿年间,在欧洲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造山运动——阿尔卑斯运动,阿尔卑斯山等山系及巴尔干半岛因为这次运动而形成。但这跟遥远的南京有什么关系呢? 

    “没这次板块运动,南京地区就仍处在海底。”许汉奎说。发生在欧洲的这场强烈的造山运动,影响了整个世界,地球陆地大大扩大。而南京地区也因此地壳上升,第二次露出海面成为陆地。此时,正是鳞皮木茂盛的泥盆纪。阳山碑材附近山上堆积了厚约160米的砂砾岩、砂岩、粉砂岩,中间不乏鳞皮木化石。因为近些年这里成了采石场,这些埋藏在地下的砂岩及鳞皮木化石才露出“庐山真面目”。它讲述了南京地区第二次从海里上升为陆地的过程。这是南京地区二度由沧海成桑田,这次它得以享受5000万年的阳光,然后再次沉入海底。 

    栖霞煤矿隐藏了沧海桑田的大秘密 

    中国北方煤矿多,南方煤矿少,这是初中生都知道的常识。这是因为在煤炭形成的石炭纪,中国北方是陆地,遍布着一望无际的大森林,森林被埋藏后,在高温高压下形成了巨大煤矿。而此时,南方大部正处于海里,所以不具备产煤的条件。然而,处于南方的南京在栖霞龙潭却有一个钟山煤矿——这里的煤是哪里来的? 

    在龙潭煤系里,地质学家发现了很多大羽羊齿植物化石。这种长着羽状叶片的蕨类植物,曾经在中国及东亚其它地区的二叠纪时期遍布陆地,被地质学家当成二叠纪的标准化石。难道南京那时是陆地? 

    “没错。其实当时南京地区已经不在海里了,它再次浮上了海面。”许汉奎说,在距今2.6亿至2.53亿年间,此时正是二叠纪晚期,南京第三次升为陆地,并且大部分时间都为河流相,到处是河流、湖泊和沼泽。此时南京地区地面上到处可见大羽羊齿植物群,栖霞龙潭煤系正形成于此时期的滨海沼泽地带,煤层规模不大,属于海陆交替相含煤沉积,是中国南方的重要含煤地层,在宁镇山脉一线可以见到。 

    三度沉浮,南京沧海桑田的变换是否就到此为止了呢?没有。二叠纪时期南京地区的上升,只延续了约700万年,然后它再度被海水淹没。 

    那么,南京究竟什么时候才最终升上海面,变成目前的模样的呢? 

    第四次重见天日的“记录”可以在九华山、北极阁找到 

    从南京北极阁公园东面入口上去不足百米,就会看到路边山上有一层层褐色的沙砾岩。与其他岩石不同的是,这些沙砾岩石间镶嵌着大大小小数不清的鹅卵石。有的鹅卵石剥落后,留下一个圆圆的小坑。在紫金山顶,九华山和富贵山,几乎一模一样的石头同样存在。 

    鹅卵石不是只有河流中才有的吗?为什么会出现在南京的山上?莫非这里曾经有过河流? 

    “这就是南京地区的第四次升为陆地的痕迹。”许汉奎说,南京地区第三次沉入海底后,一直“憋”到距今2.3亿年的三叠纪晚期,才最终得以出水“呼吸”。在这之前,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相隔较远,之后它们相互靠近拼合,并导致了华南板块上升为陆地,南京也在历经四次沉浮后,从此永远结束了在海里的历史。接着发生了强烈造山运动,欧亚大陆也正是华南和华北板块合并后初步形成的。北极阁公园山体、紫金山、九华山和富贵山上的鹅卵石,正是这一时期南京地区造山运动后的最早沉积物,因为鹅卵石地层不易风化,加上新构造运动,致使地壳上升,所以就跑到山顶去了。 

    直到9000多万年前,南京的大规模造山运动和岩浆活动、火山喷发才终于停止,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南京地貌,在那时终于基本形成。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