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国学与管理 傅佩荣:要领导别人就别自我中心(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辽沈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要尽自己的力量来改善社会
孔子明明知其不可,还要为之,这是圣人伟大情操的显现。
今天有很多学者,总以为自己解读的《论语》是正统的,看不得别人说话,比如看见某位电视学者的观点很受欢迎,就会说:“要是孔子知道自己的话被曲解成这样,还不得气死了。”那谁了解孔子呢?孔子也为这个问题烦恼啊!孔子叹道:“莫我知也夫! ”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为什么没有人了解老师呢? ”孔子说:“不怨恨天,不责怪人,广泛学习世间的知识,进而领悟深奥的道理,了解我这儿的,大概只有天吧! ”
孔门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人,怎么孔子还说没人了解他呢?其实,要了解孔子,有几个简单的办法。第一、了解孔子的志向。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使老年人都得到安养,使朋友们互相信赖,使青少年都得到照顾,这是孔子一生的志向。第二、了解“杀身成仁”的意义。孔子认为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一定要觉悟人性向善,为了行善而牺牲生命是完成生命的要求,不但不是牺牲,反而是一种成全。而善是什么?善是我跟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所以,孔子的志向是建立在人性向善的观念上的。了解这一点,才能理解他的思想。
孔子居留卫国时,某日正在击磬,有一个挑着草筐的人从门前经过,说:“磬声里面含有深意啊!”停了一下,又说:“声音的,太执著了!没有人了解自己,就放弃算了。”孔子叹道:“如果我有这种坚决弃世之心,就没有什么困难了。 ”这个人实在是孔子的知音。因为他只是听到孔子敲磬,就能明白孔子的心声,不够超脱,太执著了。这个人劝孔子,你生在一个乱世,就不必自命清高了;既然想要关怀人间,从政做官,就不要怕粘锅,不要怕跟别人做一些同流而不合污的事情;现实世界虽然黑暗,但你还不放弃,非要坚持到底。其实不必如此啊!没有人了解你,就放弃算了,自得其乐,独善其身吧!但孔子不忍心脱离这个世界,不忍心一个人独善其身,他要利用一切机会来改善这个社会,绝对不能够一个人过好日子就算了。所以,即使碰上了解自己的人,却“道不同,不相为谋”,没有办法。不能选择自己生存的时代,却可以选择自己在时代中的处事态度。在乱世里,人可以坚持原则,锲而不舍,也可以得过且过,消极无为。因为乱世不是一个人或少数人的力量可以改变的。
孔子还在楚国碰到一位狂放不羁的接舆。接舆经过孔子的马车旁,唱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他把孔子比喻为凤,承认孔子的学问和道德境界是极高的。但为何要为政事到处奔走,弄得如此落魄呢?过去的已不能追悔,未来的还可以把握;赶紧收手,乱世的从政者是很危险的。表面看起来,似乎这些隐士比较聪明,知其不可而安之若命,知道行不通,就接受它,把它当作自己的命运。而孔子明明知其不可,还要为之,这是圣人伟大情操的显现,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与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人,遥相呼应,产生共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仍在阅读《论语》,探讨孔子的原因。这也是儒家入世情怀的表现,始终认为只要我有能力,一定要尽我的力量来改善社会。
那么,两千多年下来,那么多人读《论语》,尤其宋朝有那么多重要的哲学家都去研究孔子,他们了解孔子吗?不一定。只能说如果没有把孔子的志向以及“杀身成仁”的道理说清楚,他们是否是孔子的知音,是值得怀疑的。
(本期主讲:傅佩荣,当代华人世界一流国学研究专家,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台湾大学哲学教授。 2009年6月,他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孟子的智慧》。)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