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鞭炮到底该不该禁?(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勿过分纠结于民意
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增加节日气氛,可以说这已经成为传统节日中最有特点的一部分,也是传统坚守论者一直坚持的原因。有人认为,过年不放炮,就不叫过年,一是不吉利;二是违背了传统。过年放炮延续了几千年,禁止之为无疑是对传统的背离,也是对年味的抹杀。但禁放也有其充足的理由,其一;极大地污染空气;其二;极大地产生噪音;其三;放炮难免伤人;其四;放炮最易发生火灾致财产损失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其五;生产和燃放烟花爆竹要浪费极大的国资民财。
于是关于放与禁之间,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争议,面对高发的安全事故,这样的争议大有升级之态,所谓的民意,也加剧了分裂之势。
尊重民意是现在决策伦理的基石,由禁到放,再由放到禁,反复之间,都可以高举“顺应民意”的大旗。但民意的尊重,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一是必须代表大多数的利益;就像吸烟,不能因为大多数人赞同,就认为其具有正当性;二是不能以简单的多数作为决策的权重,而应考量民意产生的基础,以及是否受到某种暗示或引导。
因此,政府有义务和责任,在引导民意和寻找替代之间均衡发挥作用。一方面,政府有必要让公众明白放爆竹并不代表民俗,也不代表对安全、环境的危害,继而寻求更多人的支持;另一方面,政府决策应当更加智慧,甚至适当技术变通满足燃放者的需要。
要民俗还是要安全,其实可以不成为一个问题。由此及彼,鞭炮禁与放也不应成为一个纠缠不清的问题。有问题的是,面对分化的民意时,政府在禁与放之间游离的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朝令夕改的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讲,爆竹的禁与放,其实无关紧要,因为不同群体发声的大统,还需要漫长的认知过程。重要的是,决策者在面对态度迥异的民意,如何体现决策智慧,如何科学应对,才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唐伟(知名时评人)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