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保安北大讲《论语》记者多听众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在中国的传统经典中,没有哪一部书会像《论语》一样,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人解读。据统计,《论语》从诞生流传至今的两千多年来,一共有3000余种《论语》注本和译本,如此众多的书却无法达成一个共识---什么才是真正的《论语》,孔子是什么样的人、他所说的话的本义是什么样的?

自于丹讲《论语》、解读孔子走红以来,孔子和记载他与弟子语录的《论语》成为大众话题,大家都在谈论孔子或《论语》。胡适关于“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论断似乎也适用于这股重释经典的热潮,北大教授李零在他的新书中说孔子是只丧家狗,北京一位保安日前又在北大开讲座,以草根身份讲读《论语》。

也许都是于丹惹的祸,她的《论语》心得一出,牵出了2000多年来关于《论语》争吵的敏感点---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穿越了时光,回到孔子的时代,破解了《论语》奥妙。但是谁知道,这是一场捆绑经典的闹剧还是有关此类争论的一次重复?

“国学热”的隐忧

刚刚推出《孺童讲论语》的学者王孺童说,李零有关孔子是“丧家狗”的论调不是新东西,他这个观点以前就有人提出过,而且书里的内容看不出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而保安谭景伟的讲座也让人失望,因为讲的内容太宽泛,太空洞。“这样的情况当然是‘国学热’带来的,但‘国学’真的热了吗?为什么20世纪以前从没有人说过‘国学热’?说它热是因为在之前的几十年它太冷了,温度从低到高,各种问题也会出来,有的把孔子当救世主,把《论语》当成东方主义的救世良方,有的把《论语》当成包治百病的心灵鸡汤。‘国学热’当然是件好事,但让我有些许担忧的是,现在关于解读经典的书有很多,但好的读本不多,编著者大都是在迎合市场来炒剩饭。现在对于《论语》或者孔子的解读有点乱,多元化的理解方式很好,但是《论语》的语言本义不可能多元化,就像‘学而时习之’,里面的‘习’应该是‘练习’,而不是‘温习’,多元化不是把《论语》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著名学者北大教授钱理群则支持李零的言论,他认为,“国学热”或“孔子热”带来了一些隐忧,在一些人那里,孔子只是一块“招牌”,“据我冷眼旁观,在当下的“国学热”中,真读、真研究者寥寥,而吆喝者、买空卖空者多多。”他认为正是这样浮躁心态的蔓延,使得读者不愿意研读《论语》原著,“读《论语》总是要费点劲,哪像听明星讲,就如吃冰淇淋一样舒服。还有的人是把听讲《论语》当作一种时尚,做出“欣赏状”就足够了,当然无须读原著:那是别人看不见的。这里透露出来的整个社会的浮躁心态,将一切都功利化、实利化、游戏化、表演化的风气,实在令人担忧。”

当然,对专家的这种“焦虑”,也有不同的声音。(蒋庆)

教授称孔子“丧家狗”引众人围攻

北大教授:孔子是只丧家狗

集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作家身份于一身的北京大学教授李零,此前不但出版有《中国方术正考》等学术著作,也有《花间一壶酒》等解读传统经典的畅销书。而他在这个月推出的新书《丧家狗:我读论语》因为把孔子推到“丧家狗”位置而引来争议。李零在北大中文系开课讲论语,他的新书《丧家狗---我读论语》正是讲课的内容。李零称,他读完《论语》发现,孔子并不是圣人,而是丧家狗。当然,李零在这里将“丧家狗”定义为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

实际上,李零在书中对孔子的评价并不低。他说,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有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但“他很凄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丧家狗”。李零认为,丧家狗不是他的发明,就连孔子本人都承认,孔子60岁的时候经郑国到陈国,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结果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犬”,而孔子则欣然笑曰:“然哉,然哉!”

李零将大量历史资料找出来试图证明,孔子并不是圣人,是他的学生吹出来的,然后历代皇帝都捧他,越捧越高,也越捧越假,所以这不是真孔子,只是“人造孔子”。真正的孔子,根本谈不上什么“内圣外王”。就在《论语》中,子贡说,孔子是“天纵之将圣”,当即被孔子否认。因此他认为,“什么都能造假,孔子也要打假”。

儒学专家:这是愤青言论

千百年的孔圣人形象,在大学教授看来不过是“人造”形象,是“丧家狗”,李零的新书甫一推出,立即在学界引起广泛争议,并引起很多人的围攻,其中中国社科院儒教中心秘书长陈明率先发炮,他将李零评价为“一个愤青”,他说:“李零先生认为孔子出名是学生吹出来的,但墨子的学生也不少,并且组织严密,成为一个帮派。为什么没有折腾多久呢?‘丧家狗’不管怎么定义,非常清楚,是非常不严肃的。”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康晓光也支持陈明的言论,“陈明说得对,这个家伙就是个愤青。要我看,这本书就是垃圾。”

对于被指责,李零却并不在意,“我才不管什么二圣人、三圣人怎么讲,大师、小师怎么讲,只要不符合原书,对不起,我概不接受。我读《论语》,是读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看原书。我的一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不跟知识分子起哄。”

“我的身份限制了大众对我的评价”

保安在北大讲论语

李零的言论没过几天,一位名叫谭景伟的保安走进李零所在的北大给大学生讲《论语》。相对于此前解读《论语》的教授,他无疑是草根。但他目前已经写有20万字的《论语》研读心得,这些文字随着他在北大的讲座而受到关注。

在北大学生会的安排下,谭景伟上周走进北大理科教学楼的一间小教室,教室的黑板上挂着标语“首都保安员,北大讲论语”。实际上,谭景伟当时的演讲并不是很成功,他的演讲主题“百年兴儒”更像是一个学者的演讲题目,演讲开始大约15分钟后,就有听众拿出其他书来看。半个小时后,陆续有人离场了。虽然演讲现场不太成功,但这位北京顺义区的保安通过这个讲座而成为名人,并频频接受媒体采访,还有两家出版社和他联系出书事宜。就在这个星期,谭景伟辞去了保安工作,投入到兴儒的事业中去。

“他其实理解偏了”

和李零相比,对谭景伟更大的争议不在于他讲的内容,更多在于他的草根身份。历来作为学者精英研究的《论语》,草根突然闯入这个领域让大家还不能适应,保安能不能讲好《论语》?此举是不是一个炒作?在谭景伟结束演讲之后,不同的声音纷至沓来。

在现场听了演讲的一位大学生认为,“他《论语》没学好。《论语》其实是关于自身的书,而他的演讲完全是国家民族命运等等大话,这是理解偏了。”有人认为北大将保安请上讲坛本身并没有错,问题是事先对他的水平缺乏了解和评估,促成此事件的仅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和“草根”的身份,“更像是我们这个浮躁时代的倒影”。一些网友也在论坛上发帖认为,从现场的情况来看,教室里大学生不多,记者倒不少,这不过是一次炒作。

但谭景伟在事后却认为对《论语》的理解与身份无关:“保安员的身份就决定了你知识水平也好,个人人生感悟也好可能都是低境界的?实际上,我在解读论语的时候,恰恰是站到一个历史的高度,可能我的身份限制了大众对我的一些客观的评价。”本报记者蒋庆

链接

目前关于《论语》的书已分化为三派。第一类是钱穆为代表的经典派;第二类是实用派,比如于丹将《论语》变成能给人慰藉的“心灵鸡汤”,结果非常畅销;第三类属于考证派,从历史中、经典中找答案,比如李零的《丧家狗:我读<论语>》。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