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精深微妙的诗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金元诗话甚少。惟王若虚、元好问值得一谈。王若虚有《滹南诗话》,论诗“以意为主,字为之役。”又云:“哀乐之情,发乎情性……,文章唯求真是而已。”是对竞靡夸多追奇逐险之风气的当头棒喝。元好问的论诗绝句,则以疏凿手自任,大声镗鞑,极具识力。如: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细与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俨然一代宗师,以分别清浊,疏通诗道自任。强调诗之正体,主张自然天成,推崇刚健豪壮之诗风,影响十分深远。足以继声杜甫论诗六绝句之杰作。
明代诗话大盛。其影响一代风气的有李东阳的《怀麓堂诗话》,强调诗贵意,贵远,贵淡不贵浓。诗要“陶写性情,感发意志,动荡血脉,流通精神。有至于手舞足蹈而不自觉者。”又说“诗必具眼,亦必具耳。闻琴断,知为第几弦,此具耳也。月下隔窗辨五色线,此具眼也。”能精妙如此乃得为诗,真能令人开窍而醒迷也。谢榛之《四溟诗话》,亦特具独识之作。其论诗主天机与超悟。云:“诗有天机,带时而发,触物而成。虽幽寻苦索,不易得也。”作诗要博取外物,或阅书醒心,以酝酿灵思,待灵机之至,则“意随笔生,兴不可遏。”他管此种创作状态叫做得“辞后意”以区别那种(先)立许大意思,束之以句则窘的“词前意”。主张随机应变,因字得句的创作方式,的确是深悟有得之言。后七子的领袖王世贞(1526—1590)强调作诗要以格调为中心。“诗以专诣为境,以饶材为美……才生思,思生调,调生格。”好诗词应融化一切材料而不着痕迹,方为佳境。
清诗话更是精彩备呈。王夫之的《薑斋诗话》,标举诗的情景互生互藏,强调寓意。他说:“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所谓“寓意”,即融情入景。叶燮的《原诗》体大思精,尤为难得,他强调诗要表现的对象是理、事、情。如何表现好,有赖于作者的才胆识力。“识明则胆张”,“胆张则思横流,能自辟门户”。
现当代的诗论中值得推崇的是孙中山与毛泽东。孙中山在为胡汉民写序时说:“中国诗之美,逾越各国。如三百篇以逮唐宋名家,有一韵数句,可衍彼方数百言而不尽……或以格律为束缚,不知能者以是益工巧……今倡为粗率浅俚之诗,不复求二千余年吾国之粹美。或者人人能诗,而中国已无诗矣。”诗人毛泽东在给臧克家的信中说:“诗当然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这里说到束缚之语,引起了一些误解。当梅白向毛提到此事时,他说:“那是针对青年说的……但另一方面,旧体诗源远流长,不仅像我们这些老年人喜欢,而且像你们这些中年人也喜欢。我冒叫一声,旧体诗要发展,要改革,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特性和风尚。”类似的意思,在夏承焘先生《天风阁学词日记》中也有记载。1964年12月22日夏先生向陈毅元帅请教毛主席的诗学观时,陈说:“主席自谓少年不为新诗,老矣无兴学。觉旧诗表现感情较亲切,新诗于民族感情不甚合腔。且形式无定,不易记,不易诵。”毛泽东的这些意见体现了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民族性格的深刻了解。这些看法值得我们重视与研究。(周笃文)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