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中国兰文化的人文内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兰花自古以来都被视为高雅、美丽,是花之骄子、天姿国色。
孔子奠定了兰花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人格的象征,兰花的内涵也不是单一的,它是多重的。
我们爱兰、植兰、赏兰、咏兰之人,都应该从兰花身上吸取到道德的力量,从而自觉塑造、提升、升华自身的人格与胸怀。
春光如海,盛世如花。很多花卉专家都这样认为,花运总是和国运、世运联系在一起。“以物喻人,托物明志”,这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渗透在中国古代人民的伦理生活领域,形成了一整套的伦理话语系统。早在《易经》里面就讲到了兰花,“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后来《水浒传》等等小说里写到结拜兄弟,义结金兰,这个实际上来自于《易经》的典故。兰花自古以来都被视为高雅、美丽,是花之骄子、天姿国色。
在古代,兰花是作为一种图腾进入贵族生活的。图腾文化是原始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图腾是人类文明史上较晚的一种图腾标志。举一个例子,郑穆公名字叫“兰”,他妈妈怀孕之前夜里做了一个梦,神人送她一枝兰花,告诉她“以它为你的儿子”,第二天醒来以后她就怀孕了,后来生下孩子,就叫“兰”。郑兰22岁亲政,继位为郑穆公,家里养了很多兰花,22年以后,44岁的他看到旁边的兰花枯萎了,他跟旁边伺候的人说:“兰花都已经死了,我恐怕也要死了吧。”当天夜里他就死了,同生同死。兰图腾就是郑穆公的图腾,人就是图腾,图腾就是人,人和图腾同生同死。这种图腾的痕迹在我们后代生活当中还有。再举一个例子,《红楼梦》里面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如果突然莫名其妙没了,贾宝玉就说胡话、说昏话,生怪病,如果莫名其妙出来就很清醒,还继续认真读书。实际上,曹雪芹是用图腾理论来写贾宝玉两种人生选择的冲突和矛盾。
孔子和兰花的关系
关于兰花,孔子讲了三句话:第一句:“兰当为王者香”,意思是:像我这样一个优秀的人才应该为王者做参谋,兰花就应该为王者散发它的馨香。孔子周游列国,各个国家君王都没有任用他,从卫国回到鲁国,这时候已经是在外云游19年了,年事已高,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百无聊赖,心中流露出人生仕途的种种惆怅和迷茫。经过一个山谷的时候看到了兰花,非常茂盛,就触景生情:“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像我这样一个优秀的人到现在没人用,19年还回去,还靠了自己的学生接回去,要不然还没地方去,就跟一般的人混在一起,所以,就在那儿唱了一首歌。孔子称“兰为王者之香”,以示兰花的幽贞雅淡,芬芳袭人,但是曲高和寡,独茂壑谷,没人赏爱。第二句话,“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这个“芳”就是芳香,不因为没有人欣赏而不挥发出自己的清香。“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即使我又穷又困,仕途不畅也不改变自己的操守。孔子是用兰花来树立、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精神情操和人的品格。这句话对中国儒家强调自我修养,强调先修身,后齐家,最后平天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所以,很多人都写了“不以无人而不芳”的诗歌,朱熹的这句“竟岁无人采,含薰只自知”,尽管整年都没人来采集我这兰花,但是我还有我自己的清香,自己知道我是优秀的,保持自己的操守,不以穷困而改节。
第三句话:“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兰花的香味是阵发性的,比如说我办公室就有一盆兰花,是建兰,每天早上上班时,没开门就闻到一股香味,进去一段时间后就闻不到了。用孔子的话来说“与之化矣”。孔子这段话来自于《大戴礼记》和《孔子家语》,我把第一段讲一下,讲人交友的选择,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吾师”,三个人跟我一起走,其中肯定有我的老师。“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最优秀的,我向你学习;择其不善者做反面教材。好的学正面,不好的看反面。“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你已经被兰花所熏染,然后陶醉在其中啦,你的品位自然提高,人家不讲也会感受到。“与不善人居”,与那种差的,素养差的人生活在一起,“如入鲍鱼之肆”,但“久而不闻其臭”,久而久之,已经闻不到它的味道了,“亦与之化矣”。可以说,孔子奠定了兰花的文化内涵。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