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山东昌乐惊现"首阳山岩书" 蕴藏着无穷怪异(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文化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首阳山岩书”
 
日前,一些古怪的文字符号在山东昌乐首阳山被发现,这些符号都是非雕非凿的刻痕,蕴藏着无穷怪异。随后,经专家考察,初步认定这是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先民的文字。

     2008年初冬时节,昌乐县政协得到文史爱好者丰淑香同志提供的消息称:在首阳山的一块岩石上,发现了一些疑似古文字的信息……随后,县政协立即组织有关人员顶着寒风,一路颠簸,来到现场勘察,发现在首阳山南麓一块20平方米左右的岩石上,有一些古怪的文字符号,这些符号都是非雕非凿的刻痕,蕴藏着无穷怪异,仿佛具有穿越时空的非凡意义。大家初步认定,这些符号人工刻划痕迹比较明显,是古代先民有意识所为,并提议命名为昌乐“首阳山岩书”。

     12月20日,昌乐县政协邀请并陪同全国著名学者、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风君教授对新发现的首阳山南麓的疑似古文字进行了初步鉴定。鉴定人员一致认为:这是继“昌乐骨刻文”和“昌乐远古石祖林”之后又一重大发现。这些文字符号,是新石器时代后期古东夷先民在这里聚会时刻划记录下来的一些事件。整个画面分前后两个时期刻划完成。第一期阴刻线条较细,主要以图画的形式反映当时发生的一些事件,为图画象形文字;第二期大约是在商周时期,阴刻线条较粗深,有的划压在一期上面,是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物象现象,为符号文字。据推论,昌乐“首阳山岩书”与昌乐骨刻文,昌乐远古石祖林有着渊源的联系和传承,都映现了昌乐一域古东夷先民的辉煌文明。

    经了解当地村民,这里原先叫“仙人堂”,周围还有“仙人洞”,有过古老而优美的传说。据刘风君教授讲,昌乐“首阳山岩书”的发现和破译,必将与深藏贵州腹地的神秘景观“红崖天书”的发现和破译一样,定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轰动。

    相关链接

    “红崖天书”,当地人称为“红岩碑”,位于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东约15公里晒甲山上,在黄果树瀑布以南约8公里。

    晒甲山西侧岩壁上,有一块长约100米、高3米的土红色的石壁,上面分布有20余个非镌非刻、非阴非阳、似隶非隶、似篆非篆、形若古文的符号,字迹红艳似火,虬结怪诞,这就是被世人称为绝世之谜的“红崖天书”。

    (来源:潍坊日报 记者郭保礼 通讯员张春雨 肖广德)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