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假若屠呦呦也在意“公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有“诺奖风向标”之称的美国拉斯克医学奖让81岁的屠呦呦走进公众视线。她和她领导的团队发现了至今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青蒿素。一夜间,屠呦呦家喻户晓,不仅因为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奖,更因为她的无名——无博士学位,无海外留学背景,无院士桂冠。
这样一件造福人类又为国增光的好事,这样一位在耄耋之年终获重大嘉奖的老者,竟还是引发了争议。有人认为“屠呦呦既非最先发现青蒿提取物抗疟作用者,也未首先分离到抗疟有效单体者,这些研究成果不是在她指导下取得的,将功劳归给她一人,不公平不合理”。

是屠呦呦贪天功为已有?非也。她一再表示,“荣誉不是我个人的”,“这是中医药集体发掘的成功范例”,当年参与的研究工作是一场“军民大联合的项目”,“大家都很协作,不分彼此”。是拉斯克基金会失察?非也。获奖人介绍很准确:“屠呦呦领导的团队,将古老的中医治疗方法,转化为今天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

奖励屠呦呦,没有抹杀其他参与者的功勋,相反让世人了解了这样一个事实:在那个特定的历史年代,中国曾有几百位科研人员致力于一项拯救生命的研究,并取得了惊人收获。我们虽不知道所有参与者的名字,但心中却充满敬意。

任何重大科研项目都不可能靠单打独斗,科技大奖常常不奖集体而奖有突出贡献的个人,这都是常识。能共苦不能同甘,一旦功成名就战友间便生嫌隙,这种争执很没有意思。据报道,屠呦呦还在坚持工作。若她也争所谓“公平”,那么发现青蒿素40年却一直未得到充分荣光,她还会甘于默默搞研究吗?若中国没有这样不争“公平”的科学家,还会发现青蒿素吗?

诚借拉斯克医学奖向所有甘于奉献的“三无”科学家致敬。(柯罗 )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