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神秘秦东陵亟待加强保护 大墓墓主身份迷雾重重(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三秦都市报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亚”字型盗墓三座,“中”字型墓葬2座,“甲”字型墓葬3座,陪葬坑3座,陪葬墓区4处,地面建筑7处,历年出土了大量铜器、铁器、陶器及筒瓦、板瓦、瓦当等建筑材料。
这座总面积约27平方公里,位于临潼骊山西麓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东陵,自发现以来的23年间,由于没有做过正式的考古发掘,陵园内大墓墓主身份众说纷纭。
秦东陵保护范围内建有砖厂10余座,严重破坏了陵区风貌,加之近年来盗墓频发,文物安全受到威胁,文物保护形势面临严峻考验。
3月8日,记者驱车前往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韩峪乡境内的秦东陵,探访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秦王陵园。
由于陵园位于骊山西麓半山区,道路曲折难行,沿途也没有标志,经过几番周折,终于来到了秦东陵文物管理所。文管所的大门紧锁,空无一人。“所里的人一大早就出去巡查了,估计快回来了,你再等等吧。”当地一名村民告诉记者,秦东陵文管所建成3年多了,就在他们村子旁边。说话间,文管所高海锋所长风尘仆仆地赶了回来。
发现
修水渠意外发现秦东陵
“秦东陵是一个偶然机会发现的。”提起秦东陵,高海锋所长顿时来了兴致。他说,1986年春,临潼韩峪油王村民王学良报告当时的(临潼)县文管会,说在范家村北群众修水渠时发现有两条夯土道子。县文管会马秉岐便同王学良进行现场调查,回来后汇报给县领导及省考古所onmouseover="fnPostToLog('秦陵',0);fnDoShowDlg('秦陵',185);" onmouseleave="" style="BORDER-BOTTOM: #ff6600 2px dotted" name="HL_TAG">秦陵工作站站长程学华副研究员。再次经过现场调查之后,由县文管会同省考古所组成调查组,进行勘探。
一个月时间查明两处夯土道子为两座“亚”字型大墓。大墓为东西向,主墓道在东。同时发现以两座大墓为中心,以天然壕沟和人工壕沟作屏障组成一个完整的陵园。陵园南北宽1800米,东西长4000米,总面积72万平方米。在陵园内有深6米,上口宽10米左右成圜底的人工隍壕,另有陪葬墓区两处,陪葬坑三处,建筑遗址四处。在基本调查清楚一号陵园的基础上,于1986年7月14日在临潼召开了研讨会。有关专家经过对调查资料的论证、分析,结合现场查看和典籍记载,大家一致认为韩峪古大墓就是“秦东陵”,这样秦东陵的名字就正式叫出去了。
惊讶
陵园面积达27平方公里
其后,又经过半年勘探调查,相继发现二号陵园、三号陵园。二号陵园东西长500米,南北宽300米,也有天然沟道和人工修葺的天然沟道相通成一完整的防御设施。园内发现“中”字型大墓一座,“甲”字型墓两座(其中一座丘陇之下为两个甲字型大墓),陪葬墓区两处,陪葬坑一处,地面建筑遗址一处。三号陵园范围东西长282米,南北宽183米,由两条天然壕沟和一条人工壕沟组成一长方形的防御设施。人工壕沟上口宽6米,底宽3米。在陵园内有一“中”字型大墓,地面建筑遗址两处。两处陪葬墓区均在陵园之外,未发现陪葬坑。
1988年文物普查时,在一号陵园南直线距离2公里许的马斜村发现30余米长的一段花土道子,后经勘探调查发现为一“亚”字型大墓。以该大墓为中心形成一完整的陵园,东西长500米,南北300米,同样以天然沟道和人工修葺的沟道作为防御设施。园内除亚字型大墓外,陪葬墓区一处,地面建筑遗址两处,未发现陪葬坑。在陵园外面有两座大型甲字型大墓。
据介绍,现已发现的四座陵园合计面积达27.5平方公里,共有“亚”字型大墓3座。一号陵园内的“亚”字型大墓M1和M2在东西通长220米,南北通宽128米和137米的范围中,封土高仅4米。四号陵园中的“亚”字型大墓东西通长278米,南北通宽181米的范围内,未有墓冢堆积,而且在墓的中部,墓室之上东西通长略显有些低凹,现为一条大道,也可能是山洪冲刷所致。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