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王朝兴亡周期的启示(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新王朝取代旧王朝的三种途径

    一个新王朝取代旧王朝,不外三种途径:

    第一个途径是靠战争,所谓“以马上得天下”,靠骑马打仗建立王朝,得到天下。这里又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旧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声势浩大,直接推翻了旧王朝,以后出现军阀混战、群雄并起的局面,新王朝在混战间崛起,其中有一些原来大起义的领袖,在混战中成为新王朝的开国皇帝,比方像秦朝末年的刘邦、元朝末年的朱元璋;有的是在农民大起义失败后,贵族军阀在群雄混战中建立起新朝,像新莽末年的刘秀、五代后梁的朱温。

    还有一种情况,农民大起义没有能够推翻旧王朝,但给了它致命的一击,使它瓦解,新王朝在起义后的混战中降生。像东汉末年的曹操,在黄巾农民起义中起兵,建立了强大的势力,终于他的儿子曹丕当上了皇帝。像隋朝末年农民起义中各种武装势力出现一场大混战,有农民起义军,有旧的贵族、军队将领。其中李渊原来是隋朝贵族,后来也趁机从太原起兵,一直打到长安,当了皇帝,建立唐朝。反过来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把各种武装势力都消灭了,统一了国家。唐朝末年也发生了农民大起义,重要领袖是黄巢。黄巢一直打进长安,唐朝的皇帝跑到四川,黄巢起义在长安坚持三年,最后坚持不住撤到山东,在各路军阀的围攻下,失败而亡。经过20多年军阀混战,全国政权落在起义军叛徒朱温建立的后梁手里。

    在这两种情况中,王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在旧王朝的覆亡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不管农民起义的结局如何,政权最后还是落到了新的封建王朝手里,封建社会一直延续下来。

    第二个途径是王朝的更替采取了非暴力的手段,新兴统治集团操控了国家的军事和政治,威逼旧王朝统治者交出政权,他们成了新的开国皇帝。但是他们要讲一个好名声,不愿意马上把旧的皇帝杀掉或者把旧的政权彻底摧毁,美其名曰效法尧舜的“禅让”,其实就是篡位。像王莽代西汉、曹丕代东汉、司马炎代曹魏、杨坚代北周、赵匡胤借“陈桥兵变”取代后周,都是借用了“禅让”的名义。

    第三种途径,那就是崛起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借中原旧王朝战乱的机会起兵南下,征服半个乃至全部中国。像西晋末年的“五胡十六国”征服了黄河流域,只有南方没有征服;五代后期契丹族建立的辽,占领了现在河北、山西北部的十六个州,包括今天的北京在内。后来东北方向出现一个新的民族女真族建立金朝,跟北宋联合把辽国打败灭掉,然后双方分赃不均又闹翻。两国间打过几仗,最后双方以淮河为界,黄河流域落到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手中。

    认为农民起义只有破坏作用的观点不公正,第一,农民如果还能勉强维持生活,不会造反;统治者的镇压并不比起义者更“仁慈”;只有农民起义的冲击,才能结束黑暗统治。

    ■王朝末期为政苛暴,导致农民起义

    为什么王朝兴亡跟农民起义有关系?古代中国是农业国,主要生产部门是农业,老百姓主要是农民。农民有一个特点,既是个体小所有者又是个体小生产者,他们是分散的也是很脆弱的,维持生活主要是守着自己的或租种地主的一小块土地,在土地上辛苦劳动,维持很低下的生活,稍有风吹草动就会破产,家里死人病人,或有天灾或有兵祸打仗,甚至封建政府的剥削重了,他们就受不了。往往历史上一个旧王朝,官府剥削非常残暴,农民还能够忍受,可以降低生活水平,可以勉强维持生活,但是在重负里一旦增加点东西,或者天灾、战争,就像负重的骆驼已达到极限,再加上一根草,就把它压倒了。农民受不了了,活不下去了,起义就开始爆发,一路打过去,很多贫苦的生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参加起义军。

    这跟封建王朝末期的政治很有关系。王朝末期为政总是很苛暴,赋税刑罚很重。比如隋炀帝靠着阴谋上台后,修宫室,修东都洛阳城,开运河,修长城,修路,大举巡游,还要打仗,发动对高丽的战争,全国每年征发徭役几百万人,老百姓受不了,爆发小股起义,很快变成大起义,隋朝垮台,隋炀帝最后被隋朝军队兵变杀了,隋朝也就亡了。明朝末年苛征三饷——剿饷、辽饷、练饷,辽饷是对付清朝,打仗要征调军费,剿饷对付农民起义,练饷是练地方武装。民不聊生,死亡枕藉,流民四散。最后李自成势如破竹,攻下北京,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吊死在煤山即现在景山,明朝灭亡。

    在历史研究中关于农民起义的评价很不一样,以前人们认为农民起义都是好的,都是英雄,现在经过“文化大革命”以后回过头再看、再反思,就有不同的看法。农民战争是一次规模很大的战争,战争本身很残酷,杀人也很多,对经济破坏也很严重。有一些论点认为太平天国时候对江南破坏太厉害,以致中国近代化受到很大影响,搞不成近代化,发展不起来民族工业,发展不起来资本主义,因而太平天国对经济只有破坏作用。

    这个论点不能算是公正的。第一,农民如果还能勉强维持生活,不会造反,农民希望有一个稳定平安的生活,能够维持下去就可以了,只有实在受不了才会被迫起来造反。农民起义规模很大,是一个群众性运动,不是少数人挑起来的,实际上是王朝末期各种社会矛盾的总爆发。如果追究战争责任,与其说全归罪于农民,不如说剥削者、统治者要负主要责任。

    第二,农民战争是很残酷,但是打仗是双方面的,镇压起义的统治者并不比起义者更“仁慈”,其残酷更有过之。明末战乱中有所谓“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之说。

    第三,旧王朝已经腐朽到无可救药,而且并无愿望与能力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只有农民大起义的冲击,才有可能改变旧的黑暗的统治,给新兴的势力扫清道路,创造条件。这里正体现了农民起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当然,农民并不代表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势力,并不能建立一个崭新的社会制度,只能在战争中和战争后被野心家利用了去作为他们改朝换代的工具。尽管旧的封建势力受到沉重打击,但继之而起的还是封建王朝,这是农民的悲剧,也是历史的必然。

    第一个矛盾是农民同新王朝矛盾;第二个矛盾来自统治阶级内部;第三个矛盾是新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矛盾。这三个矛盾如果新王朝处理得很好,局面就会改观。

    ■新王朝面临三大矛盾

    经过大战乱以后建立的新王朝面对很多新问题,一般来说要面对三个矛盾。这三个矛盾如果新王朝处理得很好,局面就会改观,出现兴旺发达的盛世,如果不好好处理就会引起社会大动荡,引起王朝很快灭亡。

    第一个矛盾是农民同新王朝,农民同地主间的矛盾。大战乱以后建立的新王朝如果接受过去的教训,采取一些缓和矛盾的政策,局面就会有些变化。

    新王朝缓和矛盾的政策一般是轻徭赋、减刑罚,与民休息,老百姓可以稍微安定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唐朝时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就是减免赋税、刑罚带来的局面。

    第二个矛盾来自统治阶级内部。旧王朝灭亡,新王朝建立,但是新势力尚未稳固,人心尚未完全认同,不断有人造反,想当皇帝,反对新朝,所以统治阶级之间矛盾尖锐。中央王朝建立,不但地方上很多势力反抗,同时中央内部也有各种势力对抗,所以内部斗争很复杂、很严重。

    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是借“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的皇帝。按照习惯,宋太祖应该传位给他儿子,可是他的弟弟赵匡义有野心,趁着宋太祖生病的机会逼迫赵匡胤,两人吵起来。吵些什么,外边人不知道,只能躲在外边远远地看,只看见蜡烛影子摇摇晃晃,有人影来回晃动,听有斧头把儿着地的声音,这就是有名的“烛影斧声”。过了一小会儿,宋太宗宣布宋太祖死了,临终嘱托由宋太宗继位,“烛影斧声”千古之谜,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够破解,大概是赵匡义搞了一个阴谋,事先有所布置。

    历史上宫廷政变,统治阶层内部的斗争很富有戏剧性,玄武门之变、烛影斧声、靖难之役都有很大戏剧性。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也可以是一个瓶颈,一个狭窄的通道,过得去就好,过不去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整个王朝也被颠覆。像西晋建立没多久就出现“八王之乱”,打得天下大乱,最后出现农民起义,出现五胡十六国,西晋就灭亡了。

    第三个矛盾是新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矛盾。当旧王朝强大的时候,对北方游牧民族采取一种压制手段,一旦旧王朝衰落灭亡,北方游牧民族趁势而起,开始南下侵犯新朝,新王朝往往是在建立之初,统治还不稳固,国力还不行,所以对付北方游牧民族采取不同手段、不同策略。

    所以每个新的朝代对付北方民族都有自己的措施和政策,措施和政策如果正确,国家就能维持,如果不正确就导致危险。

    历来王朝中期都有危机出现,都有针对危机的改革,这类改革往往收到一定的效用,然而行之不久,或因遭反对而废罢,原来的矛盾继续激化。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