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网络造词成风 专家:或致文化内涵缺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从伤不起、给力、打酱油到男默女泪、喜大普奔,不明觉厉……三日不上网,层出不穷的新词便让人摸不着头脑,不得不请教度娘。造词热,已成为网络一道奇特风景线。近日,一则“土豪”携手“大妈”或进牛津词典的消息,更振奋无数网民的心。如何看待造词热?新词的广泛流行与强渗透力会对社会心态、汉字传统、文化输出带来哪些影响? 文/本报记者 陈小雁 实习生 叶东舒 
  现象:井喷的新词或只是昙花一现
  普大喜奔
  “普天同庆、大快人心、喜闻乐见、奔走相告”的缩写。
  纵览网络热词,或是从台词、歌词中演化而来(如人艰不拆),具有鲜明的草根性;或是传统用词的缩写版(如喜大普奔),或热点事件演化而来(如躲猫猫、打酱油),其共同特征是形象传神、旧字新意,在网络平台走红。
  对于层出不穷的新词,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汉语教研室主任赵彤认为,如果新词违背了汉语词汇的一般规律,如“不明觉厉”“喜大普奔”,刚出现时可能大家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能保留下来的恐怕很少。而“雷人”“给力”“宅男宅女”“北漂”“八卦”“纠结”“山寨”“PM2.5”等被商务印书馆新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也是因为新词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已经比较稳定,收入词典是应该的。
  井喷的新词会否挤压传统的规范词汇?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指出,“新词”或“热词”在网络之外流行所占比例终究还是少数,所以不会挤压传统语言规范,还可能丰富语言的表现形式。“新词”和“热词”大多注定是 “短命”的,只有一小部分会沉淀下来,进入稳定的词语行列。
  赵彤认为新词能否长命还要看是否符合汉语词汇构造的一般规律。像“手机”,最初叫“大哥大”,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的规律,字面上也难以代表事物,最终被淘汰。如果新词不反映新事物,与旧有的词语重复,就有三种结果:一、新词取代旧词;二、新词使用一段时间后被淘汰;三、新词和旧词在意义和用法上发生了分工,那么就会并存。
  原因:社会活跃期都会涌现大量新词
  不明觉厉
  虽然不明白意思,但感觉很厉害的样子。用于表达菜鸟对高手的崇拜,也用于调侃楼主语言行为夸张和不知所谓。
  新词又被誉为“后现代成语”,四字成词,朗朗上口,无论在虚拟空间还是在现实世界,都有广泛流行性和高度渗透力
  新词并非我们这个时代的特产。据赵彤介绍,词汇在语言系统中是最为活跃的,变化最快。新词的出现往往与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相关,因此,社会发展的活跃期,往往也是新词大量涌现的时期。历史上,佛教的传播曾对汉语词汇的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近代以来西方的科技、文化的影响也反映在汉语词汇中。他也指出,近年来新词的涌现,网络显然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温儒敏也同意网络给热词提供的平台很重要,他指出网络交流这种新形式带有即时性和快捷性,表达比较自由、随意和个性化,年轻的网友又乐于标新立异,在打破语言常规中寻求快感,新语词也就频繁产生。
  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媒体为新词繁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伟军教授认为,新媒体平台规范不多,语言不严谨也不讲究理性,一方面,使用流行的、新潮的词语、符号能更便捷地表达感性情绪;另一方面在网络舆论场,求新求怪才能吸引注意力。所以民众抛弃旧词汇,更爱在语言上标新立异。而在现代生活节奏较快、社会心理较浮躁的背景下,网络语言更容易走红。
  除了网络平台为新词繁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公共讨论意识的觉醒也推动了新词的蓬勃发展。在相对开放自由的话语空间,新词,集调侃、讽刺、揶揄于一体,是民间智慧的大爆发,彰显公众在公共事件中的情感和意愿,也可以视为草根话语权勃兴的文化象征。
  影响:
  造词热会造成文化内涵的缺失
  人艰不拆
  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用于网友感同身受,只是没法面对的无奈。
  一些声音认为“土豪”携手“大妈”或进牛津词典,它所延伸的负面涵义不能不令国人汗颜和警醒。这样的词语受到西方热捧,难免带有一些揶揄甚至嘲讽的成分。
  作为英语世界主流的牛津词典,不仅中国的词汇被收录,英语和其他语种的词汇也会被收进去。陈伟军认为,说土豪、大妈进牛津影响国家形象有点过了。网络新词是新生事物,一开始难免多而杂,在时间淘洗下会去粗存精,无需将之视为洪水猛兽。
  但他也指出,新词产生对中国传统语言文化既是扩充,但也有伤害。语言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变动系统,吸纳具有时代特征的词汇并无妨,但也要注意引导规范,合理成分可以吸收利用,粗俗违背底线的要积极剔除,把伤害降到最低。
  温儒敏强调,随意改造通用词语特别是成语,不全是网民的行为,很多广告也通过改造的“陌生化”来吸引眼球,这是很不好的现象。例如:“有痔(志)不在年高”(某治痔疮药广告语),“咳(刻)不容缓”(止咳药广告);等等,都是败坏汉语的纯洁性,甚至造成语言混乱,对中小学生也有不良影响。和一般网络语言不同,广告带有公共性,所以广告管理部门应当管一管那些不干净的语言行为。另外,有人认为,造词热过度“狂欢”也可能造成文化内涵的缺失,助长社会的浮躁心态,如果任这种趋势肆意蔓延,在“轻阅读”和“微文化”之后,厚重的中国文化有可能越来越“轻飘”,甚至可能面临“文化沙漠”的侵袭,温儒敏认为这种担忧自有其道理。但社会浮躁不是语言“狂欢”造成的,是社会变化带来整个人心氛围的变化,如果要改变这种趋势,必须治本。但他不认为有必要设立语言警察去清理热词,规范网络用词。语言的使用、流行有自身的规律,也自有过滤沉淀的功能,行政手段去“管理”会徒劳无功。但传媒和出版部门也有责任抵御粗俗、促进语言规范。当然,更重要的还有学校的语文教育,包括高考中考,都要在语言规范化方面发挥作用。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