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量身定做侵害"品质" 警惕文学奖被商家"绑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近日,号称国内奖金最高的文学奖“海南奥林匹克花园长篇小说大奖赛”因“百万大奖”引发各界关注。除巨额奖金外,地方文学奖在题材上过于强调地方宣传而忽略了文学标准,成为人们最大的诟病。有专家指出,一些地方文学奖评选,对地方过度乃至偏颇的宣传,已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文学的审美,文学奖实际上已被商业和政绩所“绑架”,与文学无关。 
  近年来,文学有些寥落,但文学奖项却在逐渐增多,除全国性、行业性以及一些期刊类奖项外,地方性文学奖项也纷纷涌现,这本身对促进文学发展当然是好事。不过,一些地方文学奖项,因为设立者一般是商业机构或地方政府,因而更加强调与地方特色及行业、单位的宣传“挂钩”。很多获奖作品,字里行间充满了商业运作或政绩宣传,与真正的优秀作品可谓差之千里。
  地域特色与文学标准并不矛盾,很多时候甚至于还是文学的重要标准之一。文学史上,很多传世之作,都是地域特色鲜明的作品,比如说沈从文的《边城》、《长河》,汪曾祺的《大淖记事》、《受戒》等。地方文学奖项强调地域特色当然可以理解,也未尝不可提倡,不过,有些奖项却有意无意地把地域特色庸俗化,把复杂的文学活动等同于简单直接的宣传,这个时候,文学奖就完全变了味。
  商业机构出资设立文学奖本无可厚非,甚至于还值得鼓励。不过,一些商业机构推崇的还是“文学搭台,经济唱戏”,这就与文学奖的宗旨本末倒置。从冠名来看,一些奖项不分青红皂白,各种房产、药品、白酒、汽车、景点等一哄而上,粗鲁而霸道,如“海南奥林匹克花园长篇小说大奖赛”就算一个典型。从过程来看,商业机构因为自己是出资方,便以商业活动中的“董事长”身份介入评奖环节,并在一些程序中影响评奖进程和结果。不时曝出的评选“内幕”常常让人云里雾里,只能从个别评委偶尔透露出来的一些无奈和不满中可以一窥端倪。从宣传来看,这些奖项往往设计出很多噱头,以博眼球。比如说,多数获奖作品奖金其实并不高,但一定要“精挑细选”颁发一个“巨奖”,从而制造轰动效应。看起来热闹非凡的文学奖评选活动,真正的兴奋点其实只是为了商业运作。
  另一个方面,一些地方文学奖成为宣传政绩的工具。地方设立文学奖当然是好事,不过,遗憾的是,一些地方习惯于以行政手段为文学奖项设立很多门槛和标准,一些小说直接讴歌政绩工程,成为某些地方政策的“传声筒”,小说的主人公甚至于以地方商贾大员为原型,塑造“高大全”的文学形象。一些小说,字里行间充斥着地方“名、特、优”,文学成了一件被人披着的外衣,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早已消失殆尽。有些作家“投其所好”,乃至于“量身定做”直奔奖项而去。这些获奖作品,一阵热闹过后,就寂静无声了,很难留得下来,也很难被人记住。
  有地方为自己辩解,文学强调地方宣传也是一种现实主义。其实,真正的现实主义创作,要求作家深入生活、深入社会,关心民生疾苦,关注时代发展。作家不是为商业运作和政绩工程“喊好”,而是用自己的眼光,表达一个作家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体现一个作家的立场和情怀。真正的文学典型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不是“一对一”地挂钩,否则,这样的宣传作品即使书写当下,也只是“伪现实主义”。
  任何文学奖项,都应尊重文学标准,这样的奖项,才能够真正促进文学的繁荣,也是其生命力所在。行政手段和商业行为过度介入文学奖项,会严重损害文学的独立品格。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重视鼓励纯文学创作,并且有完备的文学资助计划。欧美等发达国家不仅有商业机构资助的文学奖项,也有政府机构设立的众多文学奖项。各个奖项之间也有区别,比如这个奖项强调叙事性,那个奖项强调民族视野等,但从来不会要求写作题材与某种具体的商业机构或政绩挂钩。出资方往往也不能干预评奖过程,而是委托专业机构真正按文学标准进行评选。所以,针对当下那些偏离了正常轨道的文学奖评选,当务之急,是希望它们真正按文学规律办事,让文学奖项回归文学本身。
  记者 贾梦雨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