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舌尖上的中国》,易粪相食时代的美艳诱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网博客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曾经与朋友一起聊天,说到现在很多的知名品牌都有仿冒,比如“同佳牌”对“雕牌”仿冒,“康帅傅”对“康师傅”的仿冒,“白事可乐”对“百事可乐”的仿冒等等,意在说明社会对知识产品保护不力,更有讽刺意味的是,不少学习法学的学生竟然也在使用便宜的盗版《知识产权法》教材学习知识产权法,并且这样成才的学生还极有可能到负责知识产权保护的知识产权局工作。与理论的纯洁相比,繁芜的生活则是另一回事,就像《舌尖上的中国》,挡不住的美艳诱惑尽管令人垂涎欲滴,却也只能沦为易粪相食时代的中国百姓远离生活的奢侈幻想。
我一向很少看电视,尤其在深夜,看得更少。最近一部叫做《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反响良好,令人关注,虽然播出的时间安排在子夜时分,却并未阻挡习惯于夜生活的观众错过难得一见的美食惊艳。片子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展现了源自自然的健康食材带给国人生活仪式与文化伦理等方面的转变,促进受众了解中国美食独具特色的东方气质和中华饮食源远流长的精致内涵。片子的播出,除了勾起深夜不睡而饥肠辘辘的吃货们无法克制的进食欲望,大概还能让习惯了易粪相食的中国人找到一点现实生活中不曾发现的美食证据,以作为中国有着悠久美食文化历史并非徒有虚名的证明。
我向来不怀疑中国人制作美食的聪明,以及通过美食这个让人无法拒绝的道具作为传承与弘扬中国文化的一种路径,但同时,我也向来不怀疑中国人制作美食的小聪明,硬是能将有毒有害的东西杂糅到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中,以更加简单的配制,更加便宜的原料,制作出表面看起来没有任何区别甚至还要更具诱惑的美食作品。这种美艳的背后,多了利益驱使下的良心丧失,少了美食本源下的文化传承。这在今天,早已不是个别的现象。
易粪相食的互害社会,我们已经找不到几多可以安心享用的食品了,以至于从事食品行业的人,都会拒绝消费自己制作的食品,尽管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却又是真切的社会现实。地沟油,毒豆芽,吊白块豆腐,墨汁粉条,抛光大米,避孕药黄瓜,石蜡火锅,瘦肉精火腿,三聚氰胺奶粉,甲醛白菜,福尔马林蘑菇,50%不合格自来水,以及治病救人的药品都会出现铬超标胶囊,这种维持生命的食品生态,与其说是一种自然的成长,不如说是一种人工的放牧。除了我们的胃被锻炼的百毒不侵之外,我们整个的身体,都在严重地透支着健康,并因为透支健康而透支金钱,因此,我们在被有毒有害食品折磨的弱不禁风的同时,也会被最后折腾的一无所有。人生本该是与文化同行的单向旅程,但食品改变了国人的人生内涵,沦为与疾病抗争的励志史诗。
显而易见,《舌尖上的中国》不是这样的景致,那种镜头下的美食文化的丰满,与现实生活中饮食文化的骨干不能同日而语。但凡普通的中国人的舌尖上,都要或多或少地残留着有毒有害食品无法融入身体的毒渣,而且正是在这种唯利是图才摒弃文化的聪明中加入的无法融入身体的毒渣,才造成美食文化从银屏到现实的割裂与断层。现时中国的舌尖上,除了关于食品美艳诱惑下的浮想联翩,或许仅剩下国人易粪相食之后对食品美艳芳姿的意淫了。(冯相军 中国网专家博客)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