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中西文化观念对比:"天地人"今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网文化中国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中西之辨是不同文化之辨,不同文化之辨的实质是不同本体取向之辨。所谓本体取向,就是中国传统讲的“道”。《易》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易.系辞下传》)。
近现代西方的实证世界观把此“三才之道”割裂开来,片面强调其中某一极,以致把世界带入物化绝境,而今全球之生灵涂炭,即源于此。
天地人三才原出于中华先人对宇宙的原型意象,其中“天”(阳)可诠释为“精神”,“地”(阴)可诠释为“物质”,“人”(中)可诠释为“中介”。(参见在下《中国三才说与古希腊四根说之比较》一帖)
笔者对“天地人”三种意象与上述三种哲学概念之间的这种“曲为比附”并非独出心裁,其实古已有之,最早见于汉代刘安《淮南子.精神训》:
是故精神天之有也,而骨骸者地之有也,精神入其门而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是故圣人……以天为父,以地为母;阴阳为纲,四时为纪。……夫精神者,所受于天也;而形体者,所禀于地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五、四”后的新儒家熊十力亦如是说:
从前吾国易家的学者,多有把物说为向下的,把心说为向上的。如汉儒云:“阳动而进,阴动而退。” 他们以阴来表示物的方面,以阳来表示心的方面,其所谓进,就是向上的意思,所谓退,就是向下的意思。后来宋明诸师,也都持此等见解。(熊十力《新唯识论》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20页)
还有钱穆也曾作此解读:
中国俗语言天地良心。心之良,即是道心。一部中国二十五史,先圣先贤上乘人物无不可以天地良心四字说之。……无此天地,无此良心。非此良心,亦将非此天地。一而三,三而一。此四字非宗教,非科学,亦非哲学,但亦可谓天属宗教,地属科学,心属哲学,宗教、科学、哲学之最高精义亦可以此四字涵括,而融通合一。亦可谓中国文化传统即在此天地良心四字一俗语中。(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岳麓书社1986,第80页)
综上,所谓三才,非单指天地人,广义说可用以指观者、被观者、观与被观所依凭之背景场所。此三者相互作用、生生不已而成万物。观者,神也、我也、意也、识也;被观者,气也、形也、物也、他也、命也;所依凭者,虚无也、空间也、性也。观即被观,被观即观,所依者即被观者,三即二,二即一。(参阅《太和玄功道家筑基法》)
(作者:中华之本体 原题:“天地人”今解 本文由国学复兴文化论坛供稿 刊载本文只为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