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上坊大墓墓主很可能是孙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华报业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讲述了西晋攻打南京,东吴末代帝王孙皓扯起降帆,东吴灭亡的故事。近日,正在申报2006十大考古新发现的上坊东吴大墓取得重大发现,考古人员在大墓前的排水沟里发现了墓砖,写着“孙”、“浩”二字。这使得这座东吴大墓直接把墓主的身份指向了孙皓。 
  排水沟内墓砖刻着“孙”、“浩” 
  “江宁上坊大墓墓主人的身份与孙家有关已经是板上钉钉,我们在江宁上坊取得了非常重要的发现。”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一位考古专家兴奋地向记者介绍:“墓主牵涉上了东吴孙权的后代,末代帝王孙皓。” 
  在新年即将来临前,一批来自国家文物局、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北大考古系的专家教授相继来到南京,在这些专家的指导配合下,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队员们又取得了重大考古发现。据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该次考古专家介绍,他们在墓葬的排水沟位置取得三大突破:其一是经过发掘,发现了考古史上最长的六朝排水沟,总长为305米。其二是排水沟呈明暗沟分布,这也非常少见。最后一个发现就是在排水沟的解剖层发现了三块墓砖。其中两块刻着“孙”字,一块刻着“浩”字。据南京市博考古专家称,这二个字很有可能是东吴时期修墓的工匠所刻,砖头上的字体接近楷体,字体古朴。 
  工匠可能把“皓”刻成“浩” 
  时光回到2005年12月22日,江宁区上坊镇在道路施工中发现了一座大型孙吴墓,被认为是建国以来发掘的最大的六朝墓葬,南京市博考古部主任王志高曾经表示,该墓为孙吴晚期高等级贵族墓葬或为孙吴宗室。据主持该东吴墓葬的市博考古专家介绍,他们起初没有与孙皓联系起来,因为据史书记载,公元280年,孙皓开门迎降后,被俘至洛阳,几年后客死他乡,并没有葬在南京。但是写有“孙”、“浩”二字的墓砖出现后,墓主人便与孙皓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在六朝时期,同音字互用是比较常见的现象,“皓”与“浩”二字很有可能通用,工匠在墓室外刻铭文砖,很有可能把“皓”刻成“浩”。 
  疑为孙皓为自己营建的帝陵 
  孙皓死在洛阳,那么怎么在南京会出现他的帝陵呢?考古专家分析:“古代帝王一般都会在身前为自己营建帝陵,比如明孝陵就是朱元璋在生前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因此,很有可能该陵墓是孙皓为自己兴建的帝陵。” 
  据考古专家透露,此次发现有字墓砖的排水沟长度之长令人惊叹,从甬道口的铺地砖下,穿过石门、封门墙、斜坡墓道,一直向南延伸,经过勘探和平面揭露的长度有305米,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东吴历代帝陵的规模,这与孙皓好大喜功、追求奢华的个性非常吻合。另外之所以判断是孙皓的帝陵还有另外一个证据:那就是在本次考古发掘中,墓室中有3座棺床,却只有两副残棺,这也许可以解释,当孙皓为自己兴建完自己奢华的帝陵时,他的国家以及他的个人都随之覆灭了,只留下一座豪华的帝陵,永远都迎不来自己的主人。 
  由于此次出土的铭文砖上出现的是“孙”和“浩”二字,虽然孙皓帝陵的可能性很大,但是考古专家表示并不能由此就断定这座东吴大墓的主人绝对就是孙皓,考古工作还在进行,所有疑问的揭开还有待时日。但毫无疑问,这铭文砖的发现,以及接下来有可能在大墓营建的博物馆,对于南京的六朝史研究,意义不可估量。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