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林奕华谈《三国》:空城计等就是小男孩的小把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7月23日晚,林奕华与杨照在上海电影博物馆开讲座“从《三国》看青春之痛”。 摄影 胡聪 
  记者 顾欣悦
  香港舞台剧导演林奕华的戏在香港上演,只需剧院外贴上一张“告示”,买票的观众便络绎不绝,上演当天必然满座。2006年的《包法利夫人》、《水浒传》,2007年的《西游记》,台湾作家、文学评论家杨照是这些戏的座上客,而到了今年的《三国》,他变成了林奕华的顾问。
  8月,《三国》即将在内地上演,女演员们叫做曹操、刘备、关羽、张飞、孔明……剧里说的是青春、是成长、是成败,英雄不问出处,更不讲究性别。杨照笑言:“林奕华的戏重点不是故事。”
  剧情——最精彩的段落非常孩子气
  在林奕华还未读过《三国》就要做这出舞台剧时,他先找杨照了解《三国》。在杨照眼里,“很多人把《三国》看做是男人权谋的小说,但至少我看到最精彩的段落非常孩子气,比如草船借箭、空城计,那是没有现实感的,不是权谋智慧,那就是小男孩的小把戏。”
  《三国》不古也不远,杨照说:“真的面对那样的人生境遇,你能跟吕布做一样的决定吗?认知理解曹操吗?你能同情诸葛亮对自己所选择的路吗?这变成了人生选择的问题。”
  熟读四大名著,在杨照看来,他并不喜欢被别人的想法和见解牵着鼻子走,“每部名著都有一种不幸遭遇,正因为它是名著,长久以来留下的传统印象,事实上是对不起这部名著的。”
  名著之所以会成为名著,“因为它可以跟不一样的人说不一样的话。如果我们面对名著,改编只是改写,文言写成白话,复杂的故事情节变成简单,我的立场是‘不必’。”
  反应——在剧场抽泣痛哭大有人在
  林奕华有自己的长处,在杨照看来,“他从来不是在舞台上只给大家讲故事,因为这些故事已经在大家脑袋里了,他不用费时费力去再讲一次,如果在舞台上看借东风、空城计,这就不是来看林奕华的戏。”
  看完《三国》,杨照说林奕华通过剧情丢出的问题就像绊马索,十五场戏有十五个绊马索,大家总会被其中几个绊得鼻青脸肿,在剧场抽泣痛哭大有人在。“最好的观众应该是知道三国,而且他在人生中还有很多很多的苦恼,进到剧场的时候,完全不知道会看到什么。很有意思的是,你在哪里被绊倒,会知道自己就是什么样的人。”
  自己作为顾问,杨照笑说:“我老了,摔不动了,不过我知道绊马索在哪里。”如果在十五个绊马索上都中了招,“我真的建议不要再跟那个人做朋友了,他的人生太无趣了。”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