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徐俐:宝姐姐也强不过命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网-《京华时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徐俐: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新闻节目主播。1978年考入长沙人民广播电台,1986年调入长沙电视台,1992年调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任《中国新闻》主播至今。曾两度获国家级政府奖、华语节目主持人金奖。在央视担纲主持过香港、澳门回归庆典以及"9·11"事件、中国入世等重大新闻的报道。
最早知道“红楼”,是在妈妈的闺训里。那时我们对小伙伴都直呼其名,妈妈听不惯,说应该像《红楼梦》一样,该叫姐的得叫姐,该称妹的得称妹。那时正值“文革”,砸烂封资修,妈妈的这些所谓闺训自然都是在砸烂之列,我们当然是不听的。不过妈妈的不倦提醒,还是让我们记住了好些俏丽的名字: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
正式接触《红楼梦》,则是在十六岁的时候。那时我在知青点插队,电影越剧版《红楼梦》刚好复映。我在知青点年纪最小,青涩懵懂,看着徐玉兰、王文娟在屏幕上咿咿呀呀,觉得这一对宝黛确有点韵味,仅此而已。“点”龄长的点哥点姐们(我姑且这样称呼他们)似乎不满足于屏幕上的欲言又止,不知从哪天开始,知青点开始传看原著。这一看不得了,个个张嘴就是红楼,满“点”都是林妹妹宝哥哥,在茅屋草舍间打情骂俏。
跟着点哥点姐们起哄,《红楼梦》成了我接触的第一本中国古典小说。对于中国古典小说的章回式结构,和大观园里没完没了的诗歌唱酬,不仅没有耐心,更觉得了无兴味,没看过十回,就弃之不看,我的第一次红楼之旅亦告草草结束。
回城工作之后,有过几年潜心读书的日子。所谓潜心,就是眼里没有任何别的,除了上班就是读书。如果我的人生走向还算方正,意趣还算文雅,同那几年的专心读书是分不开的。只是在那样的读书年代,我也没有一次把《红楼梦》认真读完过,大都是读读停停,再停再读,有时相隔数月,有时相隔数年。现在想来,二十五岁以前的我,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红楼梦》,之所以读红楼,是觉得身为中国人不能不读,仅此而已吧。
前些日子闹红楼选秀,加上国学走红,很多人又把古籍找来重读,据说书店里的《红楼梦》几经脱销。我恰好在五月休了半个多月的年假,心想休假也该干点正经事,最好读点自己一直想读的书,于是再次翻开《红楼梦》。
我想说,若二十年前把《红楼梦》看得像今天这样的懂,我可能会选择另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式,我可能获得另一种迥然不同的人生。当然那时没有看懂,我的假设没有任何意义。该读的时候读不懂,敢说懂些却又晚了。
过去很不喜欢薛宝钗,因为讨厌一切虚伪的东西,看见宝钗逢迎着别人的心思说话就烦。现在从审美意义上,我仍旧喜欢天上的林妹妹,只是妹妹到底是天上的,活在人间却不真实,或者终究还得落在地上,否则难以善终。
其实以我现在的心境,我喜欢的是林妹妹的才情。潇湘妃子的诗才确在众人之上,纵然宝钗也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神来佳句,终敌不过妹妹作诗的轻灵奇绝峭拔。那峭拔透着一种非人间气,或者说人间的人和事少载于胸,那样的仙逸峭拔才归魂附体。
二十年后的今天,我觉得宝姐姐没有一丝不好,人家那不叫虚伪,人家那叫通人性,有涵养。现在哪家的女子若调教得宝钗一般,真正个是爹妈前世修来的福气。连林妹妹在真正认得姐姐之后,也觉得自己先前错估腌臜了人家,人家不仅涵养好,人家就是个菩萨。现而今若在宝姐姐和林妹妹之间挑一个做朋友,我大约会选择宝钗的,跟宝钗姑娘在一起至少不累,而同林妹妹守着,既要顺着她的小性儿,也要哄着她的小性儿,到底不痛快。说实话,前三四十回看见黛玉总耍性,我还有些不耐烦,总得提醒自己,那不过是个小丫头片子,耍的都是人的小性儿,这才原谅了些,才把小性儿也看得审美了些。
不过,我曾问一位思想者:“做人若做得薛宝钗一样,是不是就无往而不胜了?”人家回答:“那也干不过命啊。”搞得我半天沉默不语。
现在卡耐基之流的大师,倾其所有教授的处世之道,无非就是把人训练成宝姐姐一般的思想境界和行动境界,可终究还是干不过命,叫人如何感叹呢。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这也是在我家的长辈那里听说的。那么何时读红楼呢?看各自的造化吧。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