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评论:《图兰朵》何不改名《茉莉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广州大剧院这个夏日好不热闹,因为一部年度歌剧《图兰朵》的上演,差一点令六月下旬的广州城“无人入眠”。我的印象中大剧院一直很冷淡,那“两块被珠江水冲刷过的灵石”,确实是充满着奇思妙想,就是难以想象在其中如何跟西方迸发激情和灵性的歌剧相联系。缘何一部西方的歌剧就将这一冷峻的庞大建筑弄得热闹非凡呢? 
    《图兰朵》是普契尼最后一部歌剧,还没写完就因病去世了,令人唏嘘不已。虽然他的朋友阿尔法诺根据他的写作规划续写了最后部分已经臻于天衣无缝,更没有妨碍歌剧在世界的流行,但因为不是作曲家的亲手写就,终归令人遗憾。
    中国人开始看歌剧《图兰朵》,而且喜欢看《图兰朵》,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中剧情讲的是关于中国的故事,而且那音乐素材来源于中国民歌,尤其是那家喻户晓的《茉莉花》旋律。但是初看歌剧都觉得很怪诞,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文化就那样子?西方人制作的各种歌剧版本几乎都将北京城想象成为跟地狱差不多的地方。北京城里气氛恐怖,刽子手挥舞着血刃大刀,甚至舞台上到处挂满血淋淋的人头。皇帝穿着黑色的龙袍像判官,公主冰冷孤傲,毫无人性,且出尔反尔。再看看那几位大臣,名字用的是锣鼓谱的“平”、“庞”、“彭”,在舞台上手舞足蹈,活脱脱小丑的角色,一点儿中国士大夫的儒雅都没有,嘴里却唱着仙风道骨般的唱词。 
    怪,怪,还是怪!所以,《图兰朵》只能当童话歌剧来看,不要想当然他处于真实主义盛行的年代就是跟生活联系紧密。不过奇怪的是,任凭那些艺术家们如何编排和“丑化”中国,却没听说有中国人因此不高兴,而不像日本人那样,为《蝴蝶夫人》的上演又抗议又禁演的,惹出不小的风波。
    我想这并非我们中国人大方,而是还来不及反应。在西方文化语境中,中国一直是被排除在外的。尤其在古典音乐文化中,中国音乐一直都是“相形见绌”,自卑感一直存在。好不容易有一部歌剧跟中国有密切的关联,有漂亮的歌剧院,能请来世界一流的歌唱家指挥家,是得好好做文章了。于是,中国艺术家犹如发现了金矿,近十年《图兰朵》煽起了多少中国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张艺谋曾经两度执导《图兰朵》(太庙版和鸟巢版),可谓名噪一时,虽然被标榜为“情景歌剧”,音乐被忽视,但不失为弘扬中国文化的“视觉盛宴”。威严的紫禁城、中国功夫、传统戏剧、佛教、江南水乡等等,用得上的中国文化符号和意象都上。陈凯歌则在中国的历史中寻找质感,青铜器具和各式服饰的设计相当令人愉悦,同时赋予时代特色。而广州大剧院版的《图兰朵》将佛山祖庙的建筑风格也设法弄上去以区别其他,是否存在本土文化情结不得而知,观众的亲切感陡然增加是肯定。
    中国艺术家有着强烈的创作欲望却写不出像样的歌剧来,好不容易逮到这样的机会跟西方的歌剧结缘,恨不得将图兰朵的各个细节都中国化,以此标榜中国版、中国文化,这自然是让国人自豪一把。不要去理会意大利人的感受,想必他们也会像我们看之前各种版本胡乱编排中国一样一笑了之的,可是普契尼泉下有知当作何感想?
    也怪,《图兰朵》在中国的上演被称为“回娘家”,该中国化的地方都化了,唯独这出歌剧的名字没有中国化,这糊里糊涂的剧名何不也改为《茉莉花》呢?这可是点睛之处啊。(麦琼)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