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嘻嘻熙熙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恰当估计“国学”功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首先我们来看两张图片,一张是在北京的紫竹院公园里,一些年轻人穿着汉服在这里放风筝。另一张是在合肥某个幼儿园里,汉服推广志愿者正在向孩子们宣传传统文化。其实这样的画面现在在很多城市都能见到,已经不是什么个别现象了,很多痴迷于传统文化的年轻人经常在一起穿着汉服组织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并且大力提倡国学。而两会期间,除了教育、住房、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重大民生课题之外,另一些比较边缘化的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比如汉服和国山,以及其他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话题。今天的百里挑一,我们就来关注传统文化的弘扬。 
    2、深圳商报——恰当估计“国学”功能
    深圳商报的文章认为:当前的“国学热”实际上是当代人心灵需求的反映。在精神压力比较大的现代社会,不少人希望从传统文化中获得中国特有的对人生终极问题和人性本身看法的启示。但是在什么是国学,它与国故、旧学之间是什么关系等这些重要问题还没有形成普遍共识的情况下,应当恰当估计国学的现实功能。
    3、北京青年报——国山与汉服背后的文化真问题
    两会期间,有一些和文化有关的提案,比如提议确立“汉服”为“国服”;在博士、硕士、学士三大学位授予时,穿着汉服系列的中国式学位服。以及将泰山命名为“国山”。对此,北京青年报的评论剖析了,(标题)国山与汉服背后的文化真问题。文章认为,尽管有些看法认为这些提案的背后代表了一定的利益之争,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有关国山、国服的争议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文化问题。所有这些热门话题,无不反映了当代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再发现,无不体现了经济勃兴之后日益高涨的文化自豪感。但需要警惕的是,传统文化从来都是糟粕与精华并存的,在继承与弘扬的过程中,对之加以甄别显得尤为重要。要把泰山、汉服这样的文化符号加以“国家化”,就必须采取审慎而理性的态度。
    4、人民日报——文化传播,要市场更要品位
    人民日报文章关注到传统文化传承尺度的把握,文章引用代表委员的话认为,形式上的新颖虽有助于将经典文化大众化,但并不是本质上的传承与创新。
    5、文汇报——文明古国如何消除“文化赤字”
    文汇报进一步关注到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问题。文明古国如何消除“文化赤字”?文章说,我们现在在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中,送出去的仍然是剪纸、泥人、刺绣、大红灯笼之类符号化的东西,仍停留在以展示民俗作品和兵马俑以及其他出土文物等为主的阶段,在国外较有影响的戏剧歌舞和影视作品屈指可数,在国际学术舞台上也很难听到中国学者的声音。与此同时,欧洲的歌剧、美国大片、韩国电视剧、日本动漫对我们的冲击都很大。我们现在在海外多个国家设立了100多所孔子学院,从这些可喜的个案中看到中国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努力。但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之路依然非常漫长。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