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为诸子百家继绝学 《子藏》编纂工程纪事(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专家寄语
陈鼓应(台湾大学教授)
谈到编《子藏》,我立刻联想起编过《老子集成》、《庄子集成》、《墨子集成》的严灵峰先生。严先生倾其家产于古籍传承事业,极其可亲可敬。如今编《子藏》,也是对严先生事业的一种继承和拓展。关于编《子藏》的重要性和难度,我可以打一个
比方:前几年青藏铁路通车,这项大工程震惊了世界。外国人觉得在海拔如此高的冰天雪地之所修铁路,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那时有部纪录片,名叫《不可能的任务》。如今编《子藏》,就其难度而言,也是一个“不可能任务”,是非常不简单的。
上个礼拜我在台湾参加一个选拔评鉴赴欧美各国的公费留学生的会议,看了一共十几个人的申请材料,发现这些年轻知识分子个个优秀,外语水平尤其出色。可他们研究的课题,和中国传统文化完全无关。于是我深深感叹,我们的一流头脑,却都在用来研究别人的东西。
《子藏》这一事业,不仅是华东师范大学的事业,也是我们大家的事业。
李学勤(清华大学教授)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周秦汉魏诸子著作繁多,内涵广博,是祖国优秀文化传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历代大量版本注释,多难觅见。如能汇集成为《子藏》,实在是功莫大焉。
华东师范大学计划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启动《子藏》编纂这一工程,是一项极有意义的决策。华东师大在历史学、哲学、文献学等有关学科方面,都有深厚积累。近年成立先秦诸子研究中心,辑印《诸子学刊》,有很好的影响,已为《子藏》工作准备了良好基础。
有几点想法,供华东师范大学参考:其一,所选子书,品种尽可能宽,将学者论为“疑”、“伪”的都包括在内(如“子华子”,“关尹子”之类),我个人是赞成的,惟望在“提要”中作出说明。其二,注释所收的下限,最好明确,当前通行的现代注本,许多是精校精注的佳作,能否收入,不收应如何向读者说明和介绍,俱盼考虑。其三,港澳台以及国外注本,似尚须补充,那些收或不收,也希有界定。台湾严灵峰《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所录,可以参考。
傅璇琮(清华大学教授)
《子藏》不仅是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个项目,应当说它还是一个国家级的大项目,这是一件非常令人兴奋的盛事;从学术的角度、思想的角度来说,这部书都是很有价值,很具数据性的。盛世修藏,功莫大焉。《子藏》出版后必将大大推动海内外的子学研究,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添光彩。
《子藏》编纂工程也是上海市目前最大的一项学术文化项目,称得上是上海市文化建设的大手笔。《子藏》出版后可以成为上海市文化建设标志性工程,必将为保持和提升清末以来形成的上海在中国文化研究中的半壁江山的地位起到重要作用。上海市和华东师范大学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启动《子藏》编纂工程,是一项极有意义、颇具眼光的战略决策,必将会受到学术界、文化界的广泛欢迎和支持,必将会在海内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萧汉明(武汉大学教授)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学术繁荣的黄金时代,诸子学便是这段时期的学术结晶,所以开展这样一项工作,意义实在很大。我们现在纵向搜罗有关每部子书的注疏之作,当然可以反映诸子学在每个时代的反响,其历史价值就可以体现出来,如今诸子著作还远远没有搜罗完,很多东西没有研究彻底,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这个工作——包括《儒藏》、《道藏》在内——的意义,如果说得大一点,相当于欧洲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代所做的事情,我们没有做,现在再补过,因为现在经济条件具备,所以应该抓紧机遇做好这件事情。
中国人如果不在自己的文化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文化,光学外面的,那是远远不够的,新文化必须建立在自身文化深厚的底蕴上,这个民族才有希望,所以我们修纂《子藏》是为后代做的事情,是建设新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不比《儒藏》、《道藏》的意义小,而且可能还要大。  
《子藏》工程纪事
2003年4月20日华东师范大学与学苑出版社签订了《庄子集成》出版合同,并拟陆续签订先秦其他诸子集成出版合同。此为《子藏》工程的起始。一大批硕士生、博士生协助了此项工作。
2007年1月26日上海古籍出版社向华东师范大学出具《关于〈子藏〉的情况说明》之公函,其中说:“由贵校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与我社合
作出版的大型学术整理丛书《子藏》(暂名,由该研究中心主任方勇担任主编),系与北京大学的《儒藏》、中国人民大学的《清史》规模相当的超大型学术工程……。该项目现已列入我社2007年至2011年的出版计划。”
2007年2月9日以方勇教授为首的课题组经过多年努力,编成《〈子藏〉工程方案》,并提交给校“985”办公室。此方案概说部分主要包括《〈子藏〉课题的价值》、《〈子藏〉的主要内容、总体框架、基本思路和方法》、《〈子藏〉已有工作基础》、《〈子藏〉的最终成果形式》、《子藏》的经费预算》、《〈子藏〉项目承担者》等内容。后附长达16开40页的《〈子藏〉总目》,详列拟收先秦至民国子学著作书目4100种。
2009年12月9日先秦诸子研究中心向校方提交《关于〈子藏〉工程的工作设想》,就《子藏》工程启动的一些实质性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2010年3月26日-28日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子藏》工程论证会”,校党委书记张济顺出席讲话。会议由原中华书局总编傅璇琮先生担任主席,卿希泰(四川大学)、陈鼓应(台湾)、许抗生(北京大学)、王水照(复旦大学)、陆永品(中国社科院)、张双棣(北京大学)、萧汉明(武汉大学)、郑杰文(山东大学)、赵逵夫(西北师范大学)、张涌泉(浙江大学)、廖名春(清华大学)等先生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反复论证,形成了书面《〈子藏〉论证决议书》。表示坚决支持《子藏》工程的启动。李学勤先生因事不能出席,特向会议寄来了书面《论证意见》,认为“如能汇集成为《子藏》,实在是功莫大焉”。据论证会多数专家的意见,《子藏》应该包括《论语》、《孟子》系列的著作在内,则《子藏》总收书量将达到约5000种。
2010年4月10日华东师范大学在上海举行了“《子藏》工程新闻发布会”,随后国内许多新闻媒体都报导了《子藏》工程的消息。它向世人宣布,我国一项重大的学术文化工程——《子藏》编纂工程已在上海启动。(陈鼓应)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