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成都现多层多朝代墓群 汉至明清十余墓葬叠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出土的部分文物
成绵高速复线考古勘探发现16处商周至明清时期的古人生活遗址和墓群
昨日,配合成绵高速公路复线成都段建设而进行的考古勘探有新发现,16处商周至明清时期的古人生活遗址与墓群接连现身。在已经进行发掘的7个点位中,除了有成都地区鲜见的南朝墓群,三界镇洪家村15号点也令人惊喜,这处乡间看似不起眼的普通台地下面,竟密密匝匝层层叠叠“藏”着上至汉代,下至明清的十余座古墓。离奇的是,其中一座明代古墓中封存完好的陶坛里出土时还盛满液体,是酒还是地下水渗透,还有待考古专家进一步鉴定。
多层多朝代墓葬群现身
地点:彭州三界镇洪家村名称:红豆树墓群发现:汉代至明清时期10余座墓葬叠压一起,陪葬品也以民间陶器、铜器为主已经出现的16处遗址和墓群,覆盖在它们之上的土层很薄,几乎就在现代人脚底下。“通过前期对地表土层的观察,我们认为在2号、3号、4号、5号、6号点沿线这种较为单薄的土层,很难出现文物遗迹。结果开挖后,真是惊喜不断。”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索德浩介绍,彭州三界镇洪家村15号点红豆树墓群就是个典型例子。
从外表上看,这处长着常见植被的普通台地,没有任何奇特的地方,谁曾想到,台地的“肚子里”,按照自下而上的年代划分,汉代至明清时期的10余座墓葬叠压在一起。墓葬主都是普通百姓,陪葬品也以民间陶器、铜器为主,也没有防盗机关设防。即便如此,除了三座西汉土坑墓没有被盗痕迹外,其他墓葬都曾被盗。
以今人的眼光看来,躲过盗墓贼黑手的最特别陪葬品,是来自一座明代古墓的一个陶坛。它约莫30厘米高,形制完好,封口的盖子还和新的一样,从墓葬中小心起出它时,考古人员顿觉手感很沉,原来罐里居然装满了液体。难道是这位墓葬主嗜酒如命,下葬时都要用美酒陪葬?“液体是不是酒,还有待鉴定。”索德浩分析,墓穴环境并非完全密闭,来历不明的液体,可能是雨水或地下水渗透入陶罐而成。
最早从汉代开始,古人就选择在此修建墓地,时光流逝,墓主后人们迁移去了别处,墓地渐渐荒废。朝代几番更替,新迁入者也相中了这块地势相对较高的台地,在其上修建新墓葬,最终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罕见多层多朝代墓葬结构。
罕见南朝墓地出土
地点:新都区清流镇界牌村高家院子、彭州致和镇梅花村名称:南朝墓地、商周时期遗址发现:南朝墓群面积近900平米,周围还陆续发现有商周遗址。
新都区清流镇界牌村高家院子一号点的墓葬群则是此次考古发现中另一亮点,因为它们来自南朝。在整个四川地区,南朝墓地的发现都极为罕见,成都地区曾有零星发现,但如此成规模的墓群还没出现过。
这里原本是2米多高的土坡,因常年取土烧砖,已经成为平地,不少墓砖直接裸露在地表,被附近农家小院当作普通砖块使用。仔细查看这些墓砖,考古人员意外发现一块刻有“天监九年”字样的纪年砖。
“天监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第一个年号,九年是公元508年。”考古人员介绍,这一发现足以证明,一号点墓群正是罕见的南朝墓地,周围还陆续发现有商周遗址。南朝墓群面积近900平米,虽然地表部分有一定的破坏,但考古价值仍然很大。
另外,彭州致和镇梅花村5号挖掘点米筛泉是一处商周时期遗址,出土大量碎陶片,堆积层足有二三十厘米厚,还有少量尖底盏、尖底杯等商周时期常见民间器物。如此密集的碎陶片密度,让索德浩想起了金沙遗址,“两者之间的确有点类似,商周时期这里可能是一个陶器作坊。”这些民生味浓厚的考古发现,对研究古人生活场景、生活习惯,甚至家中常备品及几口人等古代信息,有一定的价值。
 蔡宇/文 陈羽啸/图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