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焦点大观园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从孔子学院到中国文化年 “中国风”正席卷世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半月谈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从孔子学院到“中法文化年”;从《茉莉花》、《云南映象》走出国门,到动画片《中华小子》热播法国并摘得法国动画大奖;从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版权被韩国人抢购,到上海城市舞蹈公司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卷起强劲的“中国风”……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话题越来越热。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文化走出去正呈现出影响力越来越大、效益越来越好的局面。无论是在政府主导的文化交流上,还是在通过产品出口提升在全球文化产业中的“话语权”和市场份额上,都亮点纷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文化大步走出国门,让世界越来越多地了解了中国,并大大提升了国家的“软实力”。
亮点一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文化交流跃上新台阶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讲起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贞观七年(公元633年),玄奘抵达印度并见到一代名王———戒日王。宾主一交谈,玄奘才发现:戒日王虽然对遥远的大唐所知甚少,却非常神往。其中原因,是大唐创作的《秦王破阵乐》早已流传到印度。戒日王“闻雅乐而慕圣土”,迫切希望早日与大唐建交。钱教授说,由此可见,文化自古以来就在对外交往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剧,在当今时代,“文化外交”的作用越来越大。
正是因为对此有充分认识,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近年来,探索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新途径、新方法,使得对外文化交流跃上了新台阶。
在世界各地掀起一阵阵“中国潮”的“文化年”、“文化节”,已成为文化走出去的一张醒目名片。而在“文化年”、“文化节”将文化集中推向世界的同时,文化传播的经常性和普遍性也得到了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已批准在海外建立15个中国文化中心,把中国文化高频率、不间断地送到驻在国民众的家门口;以推动汉语传播等为主要任务的孔子学院,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此外,已有100多个国家的20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
政府层面的文化交流纵横捭阖,民间文化走出去同样可圈可点。
2007年初,蒙古族风情音乐会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2007年3月,北京郊区农民等表演的中国传统民俗节目,让好莱坞星光大道一时间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欢乐河流;少林寺武僧团访问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广泛的文化交流活动,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崭新的精神风貌,对于中国人从被西方误读的“裹脚加辫子”的形象中走出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获得我国文化部颁发的“文化交流贡献奖”的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总裁迈克尔•恺撒说,尤其是以“和谐”作为文化交流的核心理念,有助于世界各国重新认识中国。
亮点二 政策扶持、改革护航:
文化出口致力于扭转“逆差”
除文化交流外,通过文化贸易输出文化产品,是文化走出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翼。但长期以来,严重的“文化逆差”,使得文化贸易成为我国的软肋。
为鼓励文化产品出口,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出台了《关于促进商业演出展览、文化产品出口的通知》,公布了《国家商业演出展览文化产品出口指导目录》,对文化走出去给予重点扶持;2005年“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全面启动,2006年有1000多种图书被纳入对外推广计划的推荐书目,这是中国政府首次资助中国图书对外推广;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搭建起拉动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重要平台……
文化产品走出去还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紧密相关。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迅速推进,国有文化单位焕发活力,民营资本大量进入,我国文化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多策并举、多方推动,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
2006年10月,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书业盛会———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中国出版业首次实现版权输出大于引进。整个2006年,内地图书、报纸、期刊出口与2005年相比,种次增长24.59%,数量增长37.6%,金额增长10.47%。
影视产品走出国门的步伐也明显加快。《故宫》、《再说长江》、《小鲤鱼历险记》等剧目广受海外市场欢迎,其中纪录片《故宫》被翻译成6种语言在100多个国家签约出售;2006年,有73部国产影片在44个国家和地区的影院发行放映,海外销售收入达19.1亿元人民币。
在电影、出版、演出、动漫等文化产业的核心领域,一批外向型企业迅速崛起。如湖南三辰卡通集团通过“蓝猫”卡通形象走上国际舞台,截至目前,蓝猫系列品牌已先后向韩国、美国、印度尼西亚等15个国家和地区输出了版权。
虽然扭转“文化逆差”不是一日之功,但我们一直在努力。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是国内最大的以文化出口为主业的集团企业,该公司总经理张宇说:“现在的文化强国,大都是通过商业手段来影响世界,如好莱坞已经成为影响世界文化的大本营。基于此,我们文化产品走出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潜力也非常大。”
亮点三 重视创意、挖掘传统:
打造中国文化品牌
文化产业的灵魂是创意。只有创意,才能催生广为市场接受的产品,才能在世界上打造响当当的文化品牌。
《云南映象》无疑已成为我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名牌产品。出品人孙健君说: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创意的重要性。《云南映象》在海外演出时,改名为《香格里拉》。这是因为,上世纪,一位外国作家写出了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一炮走红。看过此书的西方读者无不将中国的“香格里拉”想象成美轮美奂的世外桃源,充满东方情调。对“香格里拉”这一潜在的文化资源进行开发的创意,是《云南映象》在海外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际上,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可以开掘的文化资源数不胜数。近年来,一批具备国际视野的文化企业通过用现代创意来挖掘传统资源,取得了巨大成功。
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的出品方是成立仅几年的上海城市舞蹈公司。2005年,他们想出了一个用中国传统杂技嫁接西方古典芭蕾的点子,并邀请到屡获国际杂技界最高奖项———“金小丑奖”的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担纲演出。就这样,一个手中既没有演员,也没有巨额资金的民营文化企业,凭借着一个大胆的创意,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2006年初,杂技芭蕾《天鹅湖》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剧院举行全球商业首演,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创下了中国演出团体在海外演出市场的最高“身价”。此后,《天鹅湖》接到了德国、日本、美国、以色列、法国近一年的演出订单。初尝甜头后,城市舞蹈公司又先后推出《霸王别姬》、《红楼梦》、《花木兰》等作品,并正在筹备为进军日本演出市场而量身定做的舞剧《大唐贵妃》、《中华鼓舞》、《西游记》等。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该公司已成长为拥有多个品牌产品的知名文化企业。公司负责人孙明章告诉记者,公司的成功秘诀之一就在于对传统文化用现代创意进行开掘。他说,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让他们觉得,只要善于用创意重新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国际市场的空间还非常大,还远远没有被开发出来”。
亮点四 适应需求、借船出海:
探索走出去有效路径
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不熟悉国外受众的口味、缺乏成熟的营销渠道等,成为中国企业遇到的重大障碍。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总裁陈万雄一语中的:“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而中国文化能否走出去,则取决于中国对世界的了解有多少!”
今年8月,一部中法合拍、名为《中华小子》的26集动画片在法国获得重要奖项,并且已成功销售到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导演张天晓告诉记者,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在于适应了国外市场的需求。
为适应外国观众的品味,中国的团队写出剧本后,法国电视台专门派出创意、设计人员,对动画片从人物形象到故事情节进行严密“审查”,一旦发现法国观众可能看不懂或者不喜欢的内容,就提出修改。这样的方式,使得《中华小子》刚刚制作出二十几分钟的宣传片,就顺利拿到了法国电视台的前期投资,并在播出时受到广泛欢迎。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更好地走出去,加强合作、借船出海成为许多企业的选择。
在去年法兰克福国际书展期间,越来越多的中国出版企业开始与国外同行合作策划选题和共同出版发行,以求生产出契合国际市场需求、符合国外读者口味的图书产品,如山东出版集团与英国一家出版机构签署了合作开发英文版《孔子之路》的协议,中方提供文字和图片资料,对方负责整体设计、编辑印刷及发行;人民文学出版社与柯林斯国际出版集团就出版“中国当代文学精品丛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人民文学出版社提供了约50部中国当代经典文学作品的“菜单”,让对方“点菜”。
不过,专家也指出,要使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播海外,还必须有好的文化“摆渡者”。这一角色的匮乏,已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严重制约。因此,在强调中外合作、学习国外企业先进经验的同时,我们目前还急需培养一批了解中华文化、了解世界文化市场、善于市场策划和运作的国际化的中介机构和经纪人。 (记者 程义峰 孙丽萍 万一)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