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陕西专家揭示唐代丝绸新工艺 金箔吹气欲飞(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图为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皇室供奉的丝锦织品。
 
图为保存完好的唐代缠金线。 图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总工程师杨军昌6日向中新网记者透露,在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皇室供奉700余件丝锦织品中,其工艺多采取印花贴金、描金、捻金、织金等手法。经专家研究发现,过去称之为的“捻金线”应称为“缠金线”,这一新的研究成果,反映唐代丝织工艺的最高水平。
据了解,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皇室供奉的丝锦织品种类齐全、工艺精湛,被誉为中国唐代丝织品的宝库。尤以用缠金线的织金锦和蹙金绣最为珍贵,形成了法门寺丝织品的一大特色,成为研究唐代金线装饰工艺、艺术和历史的珍贵资料。由唐代缠金线派生的织金锦和蹙金绣等工艺,对后世纺织品中的用金技术产生重大影响,比如唐锦、蜀锦、宋锦、云锦等,尤其是云锦,以用金线为其特色。
杨军昌说,他所在的项目组以法门寺地宫出土缠金线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镜和SEM的观察,反映了缠金线和芯线的形貌,揭示了缠金线和芯线的结构特征,并测量了相关尺寸等;通过EDS分析检测,对缠金线的合金成分进行了检测,为系统研究古代纺织品中的用金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他认为,过去一直称为“捻金线”,借用的是纺织工业上普遍使用的术语:通过加捻把许多短纤维集束成一细长而又有一定物理机械性能的纱线。但是,显微观察显示,“捻金线”的成型是“缠绕”而成,并未经过“捻”的过程,因此,“捻金线”应称为“缠金线”。
缠金工艺结构分为金箔层、芯线材质,能谱分析表明,制作金线所用的“金”并非纯金,实际上是金-银合金,先把金锤打成薄薄的金箔,裁成条,然后缠绕在用本色或红、黄色蚕丝作的芯线上,形成了今天人们所能看到的唐代缠金线。缠金线的直径一般在125-550微米之间,在100-200微米之间的缠金线样品占30%,在300-400微米之间的缠金线样品占37%。
他还透露,金箔的制作可分为八个步骤,大多金箔条的宽度在240-800微米之间,极少超过800微米;制作的金箔薄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只有2.4微米至5.8微米,操作时,不能呼吸过重,因为这时的金箔极易被喘气吹飞。 (冽玮)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