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别小看!木偶戏是通行世界的语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中戏日前发布2018年本科招生计划,除了总是火爆的表演系,新成立的偶剧系也是亮点之一,这也是国内首次将相关专业教学升级到“系”的建制来培养表演和设计人才。
  无独有偶,前不久中戏导演系也开展了十周超过200课时的“皮影、木偶和面具戏”的实验课程,邀请韩星、赵淼等近年来在偶剧表演方面颇有建树的推广者来上课。看到这些信息的确让人欣喜,也许偶剧真的会迎来一番新天地。
  和表演系的未来之星相比,人们印象里偶的形象似乎要黯淡得多,但偶的历史却比任何明星都来得更长久。普遍观点认为,中国的偶剧木偶戏兴起于汉朝,至唐朝时盛极一时。即使是在上世纪50年代,国内木偶戏也一度出现过“千团万戏”的红火局面,曾拥有上千家艺术团、传统剧目一万多出。如今,木偶戏虽然已在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国内能制作木偶的不过百余人,表演团体也寥寥无几,这门曾经颇受欢迎的艺术似乎正在慢慢走进博物馆。
  偶剧的没落与人们的理解误区不无关系。如今说起偶剧,人们更多地认为这是孩子看的东西,比如中国木偶剧院就被定义为一座儿童剧院。这其实是把偶剧看小了,偶其实是一种世界通行的语言。偶是沉默的,但正是沉默让他们跨越了语言的隔阂,与世界有了对话的可能;偶的面容是不变的,但在平静背后却蕴含着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近几年来,许多来自国外的偶剧刷新了人们对这门艺术的认识。比如鼎鼎大名的《战马》,虽然没有马的皮毛,你明明白白地看到舞台上就是一匹假马,但在表演者的精准操作下连马的呼吸都能模仿到位,多少观众被这匹假马催得泪如雨下。英国国家剧团在世界各地演出这部戏都是一票难求,国家话剧院则排演了中文版。这几年爱丁堡艺术节获奖作品《安德鲁与多莉妮》也一再在国内许多城市巡演,虽然是偶剧演出但催泪程度丝毫不逊于普通的真人表演,甚至在有些细节上比真人更能打动观众。这些剧目让国内观众渐渐意识到,其实偶剧绝不只是逗孩子开心的,在主题和形式的配合下,它的表达能力完全可以开拓一个新的世界。
  当然,要让偶剧有更大的表演空间,在传统的表演形式之外,还应该探索更多、走得更远一些,离现代观众更近一些。台湾布袋戏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们不仅有传统题材的作品,也根据观众兴趣变化推出了武侠剧、玄幻剧等类型的作品,一直尝试和当代观众对话。在大陆,导演赵淼的三拓旗剧团和韩星韩迟姐弟的韩非子剧社,在偶剧的现代化表演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他们都致力于将中国传统与偶的现代化表演相结合,碰撞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火花,也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不少叫好声。
  让这些创作者觉得困扰的是,他们在创作中经常遇到表演者、设计者难寻的问题,国话的中文版《战马》甚至为这部戏专门培养了一批演员。也许中戏偶剧系的设立将改变这种窘境,能让偶这种世界语言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牛春梅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