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伊犁河谷一号草原发现古墓 墓主人身份不寻常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华网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清晨八点,当曙光洒向青绿的那拉提草原时,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乃斯河谷从事草原古墓发掘的社科院考古专家们已经登上墓顶,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考古现场位于新疆新疆源县则克台镇以东、巩乃斯河以北的二级台地上,距离公路数百米。正在发掘中的古墓呈馒头状,墓葬直径约60米,高7米余,当地人俗称为“土墩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将其命名为“M1"。
记者登上圆形墓葬的顶部,发现占地面积约300多平方米的墓顶基本呈圆形,被草皮覆盖。工人们揭开草皮,在封顶松软的黄色绵土最外圈显露出一米多宽的石围镶边。这些不规则排列的岩石块围成了一个巨大的石圈,只在西南角留出了约五米宽的空隙,现存的形状象一个巨大的英文字母“C"。这些岩石大小不一,有的大如面盆,有的小如西瓜。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专家肖淮雁先生说,墓葬周围并无岩石,这些石块明显来自他处,这些用作墓顶石围的岩石到底来自何处,是天然破碎而成,还是人工采斫,目前都属待解之谜。
记者在考古现场还看到,墓顶石围内侧,形成了一片塌陷区,塌陷区口径15米左右,深2-3米。在墓葬顶部,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心偏南部位巨大的盗洞。盗洞呈圆形,直径约3米,深入墓葬3米余。据当地的哈萨克族牧民回忆说,塌陷坑的顶部原来覆盖着厚厚的草皮,面积能搭建一座哈萨克毡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期出现了盗洞。
距离正在挖掘的墓葬40多米远的正北方,有一座规模更大的墓葬。这座墓葬顶部、底部有多处盗洞,考古专家推断墓葬可能已被盗,此墓葬亦属于抢救性考古发掘范围,但由于本次发掘属学术研究需要的探索性发掘,故未列入发掘目标。在这两座巨大的土墩墓两边,还有数座小型墓葬遥遥相对着。此外,在墓葬群分布较为集中的巩乃斯河台地,还有许多座古墓葬。
为何从众多古墓葬中首先选取“这一座"作为正式开挖的1号墓葬呢?考古学家们告诉记者,位于则克台镇的这座古墓规模较大,参照当时的劳动生产力考虑,墓主人是具备一定身份和相当财富的人物。加之这座古墓背山面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墓葬外观保存也比较完整,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有助于解决学术界长期关注的有关西天山草原文化中的一些问题。
伊犁河谷是亚欧大陆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中西文化最重要的接触区之一。在研究古代中西文化交流上,伊犁河谷地区有着独特的地位。选择在此进行草原古墓的发掘,是看中了这里深厚的草原历史文化背景。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