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临沂博物馆藏金缕玉衣:仅有手脚头套无四肢上身(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济南时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神奇金缕玉衣,全国最为独特
玉衣也称“玉匣”、“玉押”,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汉代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将玉放置于人体上,可以使人的精气不致外泄,这样就能保持尸骨不腐,期待来世再生,所以玉衣在汉代玉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王培晓告诉记者,刘疵墓出土的金缕玉衣,用玉1140片,玉片以长方形为主,磨制得很薄,质地晶莹细腻,每片玉片的各角和边缘都钻有为穿系而制作的小孔,玉套用金丝以十字交叉式连缀而成。目前,国内共发现玉衣20余套,其中以临沂刘疵墓出土的“金缕玉衣”最为奇特,“这套玉衣由面罩、手套(两只)和鞋(两只)组成,分别套罩在头部、两手和双脚上,其用意似乎在于以点代面,即用身体最末端的几个点来代替全身,起到象征性的作用。”

玉衣不完整,和玉料缺乏有直接关系

汉代的人们普遍相信人死后灵魂尚存,还要像活人一样吃喝玩乐。基于这种观念,汉代人死后往往不惜巨资,挖墓穴、做棺椁、着玉衣,随葬丰厚的物品供死者的灵魂享用;还要在地面之上高筑坟丘、陵园、祠庙等,设专人负责维修,按时供奉。西汉时期厚葬之风甚盛,从考古发掘的墓葬资料中可以得到具体、形象的反映,用玉衣作葬服、用九窍器塞其九窍(两眼、两鼻、两耳、嘴、生殖器和肛门)。出土的玉衣经常搭配有用玉做成的眼盖、鼻塞等,其中最讲究的是用玉蝉作口琀,古人认为人死后,其灵魂离开尸体,正如蝉从壳中蜕变出来时一样,能够复活和再生。

汉代玉衣也不是一开始就很完备,也有一个从不完备到完备的演变过程。西汉早期的玉衣,能够复原的只有山东临沂刘疵墓出土的一套。据地质矿物学家的研究,汉代玉料绝大多数是来自今新疆境内的和田玉,其次还有今辽宁境内的岫岩玉。西汉早期,和田偏居西域,岫岩又远在东北,刚刚建立起来的新政权在这两个地区可能尚不能行使强有力的统治,这不能不影响到玉料的大量开采及向内地输入。因此可以说,西汉早期玉衣呈不完整的局部形象,可能与玉料的缺乏有直接的关系。刘疵身着不完整的玉衣,有的玉片还有用其他残玉器改制的现象,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当时用于制作玉衣的玉料是不充足的。

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外交军事家张骞奉命出使西域,最后终于建立起了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并在此地区逐步实施了有效的统治。这样,大量和田玉的开采并通过贯通中西的著名的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运往内地才成为可能。从武帝开始,西汉中期的玉衣形制已很完备。完整的玉衣外观和人体形状相似,形如铠甲,包括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及鞋等部分,并把玉片按照人体不同的部位设计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状。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