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文说文话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汉服,父亲节,端午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网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也许是受到了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的刺激,今年的端午节明显来得比以往更热闹一些。6月17日上午,包括西安、北京、上海等在内的全国16个城市的千余名汉服爱好者统一进行形式不同的祭拜活动。20余身着汉服的西安市民,按古时礼仪祭拜爱国诗人屈原;30余名北京网友在西便门外的白云观戒台前行古礼,祭拜爱国诗人屈原;近30名成都网友身着各色汉服面朝锦江高声吟读祭文,祭礼结束,众人在古琴曲的伴奏下朗诵楚辞《离骚》选段。(6月18日华商报、京华时报、天府早报)
同样是为了迎接端午节,如果说汉服爱好者的统一行动旨在“复古”的话,湖南潇湘职业学院的做法则多少有点“中西合璧”的味道——6月16日,位于湖南娄底市的湖南潇湘职业学院将一封特快专递寄往国务院节假日办公室,倡议将端午节定为中国父亲节。倡议书中列举了屈原只有一个女儿、拒绝续娶生男儿、非常关爱女儿以及女儿为父招魂、绣像等历史事迹,认为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中国需要一个伟大的父亲作榜样。(6月18日新华网)
一边要“复古”,一边要“西化”,而两者的目的竟然都是要以端午节为契机弘扬传统文化。如此落差,不免令人感到惊诧。说老实话,如果不是看到潇湘职业学院的倡议,我都不知道美国还有一个“父亲节”。尽管不否认自己的孤陋寡闻,但我依然认为我的这种“无知”更多地缘于一种文化的差异。与美国不同,孝道自古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美国“父亲节”所倡导的,实际上早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做到的,何须节日“加深印象”?与美国人相比,中国人表达感情的方法更为含蓄和平淡,因此,他们更愿意将对父亲的爱表现在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而不会积攒到节日之时的片刻爆发。更何况,三闾大夫屈原纵身跃入汨罗江之时,是以爱国义士的身份,而并不只是一个父亲,父亲节与端午节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
罗罗嗦嗦这么多,无非是想说明一个浅显的道理,如果没有了最基本的文化认同,节日本身将难以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认可。时代在发展,服饰在更新,虽然人们纪念端午节的服装早已今非昔比,但对于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认同却须臾没有改变,并由此构筑了国人强大的精神家园。也只有依附于这样的精神内核,外在的形式才会更加丰富而有意义。汉服是一种文化,端午节是另一种文化,在汉服远未“验明正身”之前,没有任何理由将其与端午节捆绑在一起。虽然我此前对汉服爱好者的诸多做法并无异议,但当我看到他们将汉服祭奠奉为圭皋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担心,如果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是过端午节的话,自己以往的节日岂不是都白过了?如果只有这样才有资格过端午节的话,从今以后包括自己在内的诸多并无汉服可穿者,是否就将被剥夺了过节的乐趣?
2005年,“江陵端午祭”被韩国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消息,曾经令众多国人大受刺激,并由此催生了一系列“保护”命题。保护节日固然没错,但是究竟应首先保护什么?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精神上的创造,不仅要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并且要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在目前的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护传统节日最重要的是保护其中独具魅力的人文内核,而不是由此衍生的诸多繁文缛节。保护基本的文化认同,强调普通民众的可参与性,这些才是保护传统节日的根本所在。而汉服爱好者不顾民众文化认同与可参与性的“复古游戏”,无论自身形式如何丰富多彩,终不过只是属于小众的娱乐联欢。涉及端午节的话题可以有很多,但民众的焦点显然并不在于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吃粽子,以及屈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
今天早上,我突然想吃久违了的韭菜炒鸡蛋,到了菜市场才发现价格要比以往高出了不少。回家向母亲汇报之后,她一边捡拾锅里热气腾腾的粽子,一边喝斥我,“你不知道端午节要包菜角吗?”我恍然大悟,本地端午节原来还有包菜角的习俗,而韭菜和鸡蛋正是其中主要原料,这可真苦了我这个极少出门的“外来户”了。你看,就连小商小贩都懂得分享“节日经济”了,谁又能说端午节早已被人遗忘到九霄云外呢?
眼看着母亲的情绪越来越激烈,我笑了笑说,“嘘,过节呢,换个轻松点的话题,别那么沉重好不好?”
作者:赵志疆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