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人际社交 » 活动社交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孔子”的流行性解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孔子,圣人也,中国儒家文化的奠基人之一;孔子,致力于传业授道解惑的教书匠;孔子,身高1米92的山东大汉;孔子,“丧家狗”也,郁郁不得志;孔子铜像,一位相貌堂堂的美男子……
两千多年来,有人把他推上圣坛,有人把他妖魔化,还有人致力于还原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孔子。而无论谁是谁非,都注定了“孔子”的意义已非他本人所能主宰,“孔子与传统文化”在历史的沉淀和反思中,再次成为了一个流行话题。
2007年9月28日,孔子诞辰2558年,祭孔大典,隆重庄严。而无论世间多少热闹与纷争,只听得河川上一个悠长的声音在回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读·误读
流行歌手吴克群在新歌中大唱“老子说”,却错把孔子画像误用到MV里面,如此的无知令人汗颜,同时似乎也昭示了“孔子、老子”已被划为流行元素,他们披着两千年多前的长袍引领了21世纪的潮流动向。
说起孔子,另一个人和一本书立马习惯性地脱口而出,对了,那就是被称为“学术超女"的于丹和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和思想的《论语》。前者以卓越的口才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引爆了民众的思想狂欢,收视率、知名度、书籍销量,只要跟于丹有关的数字都呈直线攀升;后者也不再是小时候摇头晃脑死记硬背的学业负担,而成了国人的心灵鸡汤和万能解药。总之,《论语》热了,国学热了,人们再次意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浏览书城书架,跟《论语》和孔子有关的书籍达40多种,大概分为孔子的传记、《论语》的释注、《论语》结合社会人生的解读,还有一类是专门批判于丹的。其中,南怀谨《论语别裁》、钱穆《论语今读》等80年代的旧作开始再版热卖;台湾国学大师傅佩荣也忍不住登台“细说孔子”;自称“业余”的李零以惊人之言阐释“孔子是条丧家狗”;至于《一位保安的<论语>心得》、《教女儿学<论语>》、《半部<论语>学做人》等实用性书籍更是不胜枚举。毫无疑问,又一轮关于《论语》的百家争鸣拉开了大幕。
纵览关乎《论语》之书,无非是以于丹为代表的“通俗派”和以李零为代表的“还原派”。于丹主张“半部《论语》治人生”,她用孔子的思想结合当下人的生养教育、做人做事、生老病死,用讲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被奉为现代人的“心灵鸡汤”。于丹的解读,掀起了“孔子热”,却也引发了众多争议,众学者举例证明于丹的解读有许多硬伤,且背离了孔子原意,将儒家思想庸俗化了。更有读者身穿写着“庄子很着急,孔子很生气” 的T恤抗议于丹。而不可否认的是,是于丹让孔子走下了圣坛,深入芸芸众生的内心,犹如本来遥不可及的星斗忽然变成了指引道路的长明灯。如此的话,误读又何妨?
其实,对经典的解读都可能是误读,李零的《丧家狗,我读<论语>》也不例外。他以个人的视角,甚至私人话语的方式切入《论语》,辨别活孔子和死孔子,真孔子和假孔子。在李零眼中,真孔子是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惶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有着7年考古经历的李零,循着孔子的生活和思想轨迹,力求还原一个真实立体的孔子,可我们又怎么能确定他所讲的孔子就是真实的孔子呢?
到底如何才能了解真实的孔子呢?其实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读《论语》原著,至于断章还是成段,以人物为线索还是以事件为线索,考据字词还是升华演绎,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孔子曾感慨:“莫我知也夫”,知音难觅的感伤一直伴随他一生。在他之后160多年,孟子用“仁政”读懂了他;而今,在众多的“孔子传”和《论语》解读中,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读他,无论懂与不懂,至少我们都有所收获,心灵都得到了安慰,也许这就是孔子希望看到的吧!
变·讹变
子曰:“五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用人生各个阶段的境界和体悟概括了自己的一生。
据记载,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67岁丧妻,69岁丧子,几乎遭遇了人生中所有的不幸,而恰恰是艰难困苦的境遇造就了他。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且学无常师,敏而好学,学而不已,阖棺乃止,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不甘寂寞、心系天下,主张“学而优则仕”,曾在鲁国出任中都宰,先升小司空,官至大司寇。治中都,牛刀小试,四方则之;治鲁国,大显身手,国家大治;治外交力挫强齐,收复失地。孔子致力于政治家的梦想,可惜后来游说列国终不得志。
孔子首办私学,收弟子三千,培养了七十二贤人。提出了“天下大同”的远大理想和“小康”的社会目标,倡导仁爱忠信、礼乐教化、富民教民,创建了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体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末期,孔子删《诗》、《书》,订《礼》、《乐》,系《周易》,作《春秋》,对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
公元前479年,夏历二月十一日,孔子去世,享年73岁。去世前七天,他曾曳杖逍遥而歌:“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去世前一年,他的弟子子路被剁成肉酱,孔子嗟叹:“天祝(断)予!”。
这就是勤勉奔波、古道热肠,却最终郁郁不得志的孔子。
但他没有料到的是,生前虽然没有一个国君肯采纳他的政治主张,在他去世300多年后,他的思想成为了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统治了中国2500多年,孔子也被历代帝王褒封,被奉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甚至有“素王”之称,如此,一个符号化的、圣坛上的孔子就出现了。
李零讲历史上捧孔子有三种捧法,一是围绕政治(治统),这是汉儒;二是围绕道德(道统),这是宋儒;三是拿儒学当宗教(或准宗教),这是近代受洋教刺激的救世说。
一介布衣的孔子被初步塑造成圣人,中间大概经历了四五百年的过程,同时也是将孔子神化、僵化、符号化的过程。先是子贡说孔子“天纵之将圣”(《子罕》),然后是孟子的"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孔子在国家政治思想领域的合法正统形象:他的著作《春秋》是治理天下的一面镜子,孔子则成为了王者之师。
经过一千多年的流传,到宋代时,孔子的思想逐渐被理学所“僵化”, 宋太祖赵匡胤多次去国子监主持盛大的祭孔仪式,宋真宗赵恒亲自去曲阜祭孔,追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他们发挥孔子的“克己复礼”之说,把他塑造成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
近百年来,世界大势发生了空前的变化,不仅中国自身改朝换代,西方文化也云涌而来,中国的文化之门洞然而开。面临西方文化的冲击,也就发生了新的尊孔、批孔的问题。
晚清,维新运动中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把孔子塑造为维新运动的祖师,认为"六经"是孔子为了"托古改制"而作。袁世凯窃国、登上民国总统之位,定孔教为国教,提倡尊孔读经。章太炎就写《订孔》一文,指出儒学是"中国的祸本"。"五四"运动,倡导新文化,孔子又成了旧制度、旧思想、旧礼俗的代言人。陈独秀号召青年:"以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塞绝与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被誉为"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的吴虞,认为孔子的忠、孝观点是维护宗法专制制度的祸根。
新中国成立后,孔子的定位也出现过反复。1974年文革期间,发动了“批林批孔”运动,孔子被批判为林彪复辟倒退、修正主义的源头,江青、王洪文等人借题发挥,将矛头指向了周恩来,策划了一场政治阴谋。
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传统文化热”才带动了近年的儒学复兴运动。80年代初,庞朴、李泽厚、匡亚明针对文革“妖魔化”孔子的历史大悲情,提出“孔子再评价”,从而肯定孔子的人道主义和人文主义,开启了儒学研究热潮。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大讨论是这种热潮的持续。21世纪的读经运动、传统文化的讨论等,则引发了一股新的学习和传播孔子学说的浪潮。这场传统文化热的直接后果,一方面使中国哲学研究特别是儒学研究从政治斗争的旋涡中脱离出来,并逐渐摆脱了"阶级分析方法"以及"唯心唯物二元对立"思维的束缚,推动中国哲学研究的纵深多元开展,开启了中国哲学研究自主性追求。另一方面也使人们更多理解、肯认儒学的价值,推动儒学价值的现代转化。这些都为近年的传统文化复兴积蓄力量、铺垫道路。
传·流传
德国柏林得月园的入口处,矗立着两米多高的大理石孔子塑像,塑像花岗石基座上刻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孔子名言,且被称为“黄金律”,德国人把孔子和康德共同尊为教育学的奠基人。不仅在德国,而且在整个西方,孔子都备受推崇,他与希腊古代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一样享有盛名。西方出版的“100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中,排名第五的是孔子,美国人还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目前,国外的孔庙有3000多座,孔子学院已经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启动建设,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全球大兴汉语热潮。
孔子思想从汉代开始输往中国近邻朝鲜、越南、日本,对它们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深受儒教熏陶的韩国至今保留祭孔大典;16世纪以来,又先后向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地传播,推动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各种文化的交流,加深了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
最早把儒学介绍给西方人的是明清时期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这些传教士把“孔夫子”译成拉丁文“Confucius”。这个词在西方一直沿用至今。一位名叫利玛窦的传教士在中国生活了27年,是他将《论语》翻译成了拉丁文,并于1687年在法国巴黎出版,以后才转译成其他文字在西方流传。英国传教士理雅格穷几十年之心血翻译四书五经。
这些传教士来中国的目的是传教,但是到了中国以后,他们为儒家思想所吸引。当他们看到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大为震惊,因为耶稣也曾说过:“你们想让别人怎么对待自己,就应该怎么对待别人。”但是,耶稣比孔子要晚整整5个世纪!正因为如此,传教士花费了大量心血向西方世界翻译介绍儒家思想。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孔学的确给很多国家带来了兴盛。在全球以西方思想文化为金科玉律的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持续不前,而深受孔子思想影响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经济却相继腾飞,其后中国、越南也走上了高速发展道路,人们在分析其原因时发现,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在背后释放的巨大能量催进了这种高速发展,于是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儒家思想,重新评价孔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及其价值。
在西方,人们在享受工业文明的丰硕成果时也不得不重视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弊端,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日益泛滥,道德沦丧、环境破坏、暴力犯罪、种族冲突、恐怖袭击日益严重。如何纠正社会弊端,如何构建人类未来的精神家园,这些都是有志之士一直思考的问题。1998年,75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研讨世界的发展时,得出了这样的共识:“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2500年前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孔子箴言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子曰:“父母在,不称老,言孝不言慈;闺门之内,戏而不叹。君子以此坊民,民犹薄于孝而厚于慈。”(《礼记·坊记》)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悔乎?”(《论语·宪问》)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宪问》)
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子曰:“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又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撰文/本刊记者 贺坤 姚鸿军)






 
关键词: 孔子 解说 国学动态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