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五术 » 道思维得 » 考古联想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为何说秦始皇遗体仍完好(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华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根据考古发掘,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在临近陵墓外城东面1.5千米的坑里,埋藏着一支与真人一般大小的兵马俑,共有超过8000个兵马俑和马车。 

    当时的工匠是如何建造兵马俑坑的呢?工匠们首先在地面上用木桩划出坑道的挖掘范围,接着挖掘坑道。然后用锯好的原木夯实每个坑道的地面,再铺上青砖。每条坑道的尽头再装上木制的立柱和门楣。 

    每个武士俑重约半吨,是用马从几千米外的陶窑运过来的。到达俑坑后,他们将武士俑从坑道入口陡峭的斜坡移进已经布置好的军阵中。不过,这种运输过程肯定隐含着一项惊人的工程技术。我们当年从西安的博物馆商店定购了一尊仿制的武士俑,这尊武士俑运达英国后,我们发现,把他从汽车搬到房子里,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我们在武士俑的下面铺上数根平滑的圆木,圆木先用水浸湿,以减小摩擦。我们推着武士俑在圆木上滑动,把后面空出来的圆木再铺到武士俑前面,结果,移动100米的距离,就让我们3个人花了5个小时。 

    由此可见,当时那些修筑兵马俑的工匠要面对多么艰巨的困难。他们的工作难度至少是我们的8000倍,而从陶窑到坑道几千米的复杂地形也不是我们自己穿过草坪的短暂旅程所能比拟的。我们把武士俑从一个角落移到另一个角落也是件危险的工作,第一次尝试时,底座的一个角突然断裂了。武士俑本身也是有启发作用的:他促使人们注意到,基座的后部有一个角是有意缺失的。这使我们注意到古代文明中常常通过有意识地遗漏某些细节来掩盖古人的秘密信息。 

    咸阳的博物馆商店制作兵马俑的仿制品时,也使用古老的技术。陶俑的制作方法是,先把黏土圈挤压在一起制成躯干的外壳。胳膊和腿也是这样制成的,然后再粘到躯干上。手是单独模铸的,然后用泥釉固定到手臂腕部底端开口的凹槽里。这时,在陶胎表面覆盖上用手工制成的黏土以表现不同的制服。在接上头部前,要把已完成的模型先放入温热的黏土窑中缓慢干化5天。黏土窑的焙烧温度要求达到摄氏1000度。头部由工匠雕塑后独立制模。工匠用黏土给陶俑加上发式和面部造型。头部烧制好后再插在躯干上,留的接口都很宽松。因此,每个头部都可拆卸。 

    大约有10%的陶俑会烧制失败,这是由于黏土、水或者窑气不纯,或者窑温起伏不定。好的制品在敲打时会发出叮当的声音;而有瑕疵的制品会发出沉闷的声音。 

    在兵马俑上曾经发现用颜料制成鲜艳的彩色绘画的痕迹,考古学家因而推测,从前所有的陶俑都有鲜艳的颜色显示了按这种色彩调配的仿真陶俑)。 

    军阵就位后,在顶部撒上一层灰泥粉,然后用麻布席垫盖住灰泥,这可以吸收入口处的湿气,接着在席垫上覆盖1.5米厚的土。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