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婴童架构 » 一三岁婴幼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怎么样正确的奖惩孩子?运用赏罚制时务必谨记6_赏罚-父母-孩子-时务-



核心提示:不恰当的处罚很可能会让孩子不再在乎你,而只是怕你……曾有一个研究机构对来自美国、日本、中国的孩子进行了一次名为“你最尊敬的人物是谁”的问卷调查。美国孩子最尊敬的人排名第一的是父亲,第二是乔丹,第三是母亲;日本孩子最尊敬的人排名第一的也是父亲,第二是母亲,第三是阪本龙马(明治维新的英雄)。而在那批接受调查的中国的孩子心中,最尊重的人根本不是父母,父亲被排在最后一名,第10名,母亲更惨,挤出前10,排在第11名。孩子不说谎,心目中就是这样认

原题:怎么样正确的奖惩孩子?运用赏罚制时务必谨记6个原则
词频:孩子,赏罚,父母,处罚,惩罚,父亲,母亲,奖惩,妈妈,最好的,时务,尊敬,三是,会让,日本


不恰当的处罚很可能会让孩子不再在乎你,而只是怕你……

曾有一个研究机构对来自美国、日本、中国的孩子进行了一次名为“你最尊敬的人物是谁”的问卷调查。

美国孩子最尊敬的人排名第一的是父亲,第二是乔丹,第三是母亲;日本孩子最尊敬的人排名第一的也是父亲,第二是母亲,第三是阪本龙马(明治维新的英雄)。

而在那批接受调查的中国的孩子心中,最尊重的人根本不是父母,父亲被排在最后一名,第10名,母亲更惨,挤出前10,排在第11名。孩子不说谎,心目中就是这样认定的。

当时西班牙的埃菲社发了这样一条电讯:“不少中国的父母自以为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家,但是他们却无法阻止他们在孩子心目中地位的不断下降。”

有人说

这是中国特色的独生子女造成的悲哀现象

孩子间没有兄弟姐妹可以竞争

父母把全部精力投注在一个孩子的身上

而忽视各种家庭价值的教养

做父亲的可能只求片面的成绩

当孩子的成绩不好就给予暴力惩罚

母亲可能片面溺爱孩子

孩子的表现超出既定范围

既没有对应的奖赏

也没有惩罚

行为主义相信运用赏罚可以塑造出不同的行为,但在实际教养的过程中,仅运用赏罚制其实可能会造成孩子更多的潜在问题,像是养成一位物质主义的小孩,造成他只要做对了就要求对等礼物的态度;或只是因为罚怕了才不去做,当权威人士不在时,偏差行为依旧大方出现。

处罚很可能会让孩子不再在乎你,而只是怕你,也停止学习的动机,因此我们当然应该处理孩子的偏差行为,但更该做的是 引发孩子正向的动机,而非成为只能靠外在控制的人。

因此在

运用赏罚制时

务必谨记6个原则:

1.所有的奖惩都只是过渡,我们应该努力的是激发孩子对的行为

最需要处理的行为问题就是安全性,学步儿出去没有牵好手硬要闯红灯,这绝对需要立即处理,例如:马上抱上手推车不准再下车,但当他愿意等待红灯时,请立即口头鼓励他的耐心。

2.赏罚的强度需根据孩子的气质与发展设立,不可过度或是无感

小奖卡、贴纸都是最低层次的奖励,随着孩子年纪渐增或是成熟度增加,应该要使用社会性的鼓励取代,像是口头上的感谢:”谢谢你今天帮妈妈拿垃圾去丢,让妈妈可以早点休息,有你真好!”

3.言出必行

这是考验家长的坚持度与一致性,话说出口却没有贯彻是管教的大忌,不论是八个月的小娃儿还是十八岁的成年儿子,只要有漏洞,孩子下回对你的命令必打折扣。

4.所有的惩罚中最好的就是”自然后果”

因为你没有收好玩具,所以没办法去公园玩,所有玩的时间都被你耗掉了,这是自然后果,孩子将因此学会负责任。

5.请心平气和态度坚定地接住孩子的情绪

尤其是实施惩罚的初期必跟随着孩子的歇斯底里哭闹,不断用各种方法试探大人的底线,请告诉他:”妈妈并没有对你生气,但你没有吃完饭就是不能吃布丁,我们早就约定好了,等你哭完吃完饭,布丁自然就会给你。”请相信几次之后(坚持度高或习惯已养成的孩子可能要试到数十次),孩子自然可以心平气和的接受规则。

6.所有的奖惩都应该是孩子事先就清楚的,不可以因为大人的情绪而有不同的标准

例如规定就是半小时内要吃完,不然碗就被收走,不能因为今天妈妈心情好就改成一小时。

前后不统一的言行只能引起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权力之争,一旦孩子发现父母并没有对自己生活的绝对掌控力,处罚在孩子的眼里就变成了游戏,变成了父母最后的手段。孩子会觉得,仅仅是因为自己体力不够所以不得不接受处罚,而不是因为自己的行为有错。

大家都在做的、习以为常的行为,并不代表它就是对的。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对孩子的独立意识的尊重程度也在提高,但是真正身体力行做得好的,却并不多。

心理学认为,父母的行为习惯,不管我们喜欢的主动继承过来,还是不喜欢的极力避免复制,最终,因为成长过程中的耳濡目染,我们都习得了那些行为方式,成为自己的父母。只是,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但都在我们的骨血里。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