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婴童架构 » 一三岁婴幼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家长和孩子无隔阂相处有什么方法_目的-清场-吵架-家长-



核心提示:家长该怎么和孩子良好相处?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维持,那么如何和孩子无隔阂相处?如何和孩子无隔阂相处有什么方法吗?一、开局,吵架前的妥当准备吵架前的准备至少要包括四个维度,一是人数,二是距离,三是高度,四是离场。1、人数吵架前清场原则:吵架的当事人只能是两个人,孩子+妈妈、孩子+爸爸、爸爸+妈妈等,除当事人之外的所有非当事人,必须全部离开。清场原则是:谁主张,谁清场。比如妈妈准备率先破冰,计划好要和孩子吵一架,那么,妈妈就必须担负起清场任务

原题:家长和孩子无隔阂相处有什么方法
词频:孩子,家长,吵架,清场,距离,目的,一是,妈妈,环节,爸爸,解决,沟通,原则,离开,隔阂,倾听,眼睛,架式,大团圆


家长该怎么和孩子良好相处?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维持,那么如何和孩子无隔阂相处?如何和孩子无隔阂相处有什么方法吗?

一、开局,吵架前的妥当准备

吵架前的准备至少要包括四个维度,一是人数,二是距离,三是高度,四是离场。

1、人数

吵架前清场原则:吵架的当事人只能是两个人,孩子+妈妈、孩子+爸爸、爸爸+妈妈等,除当事人之外的所有非当事人,必须全部离开。

清场原则是:谁主张,谁清场。比如妈妈准备率先破冰,计划好要和孩子吵一架,那么,妈妈就必须担负起清场任务。被清场的孩子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阿姨等第三人必须全部离开。

清场注意事项:一是非当事人的离开,不是躲进自己房子里的那种离开,而是直接离开家;也不是潜伏在家门口的那种离开,是离开小区。二是离开之后,必须严格遵守约定时间,比如当事人约定好了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到点以后才能回来。三是清场原因及说服工作,全部由妈妈承担。

“主张人”孩子优先原则:比如某一个家庭成员看见了这篇文章,而且接受了通过吵一架重新创建亲子亲密关系这种方式,并且在家庭小会议上提出来了。孩子一听,立马兴奋了,要求自己作“主张人”,与此同时,爸爸、妈妈都想当“主张人”,这时候,孩子是有无条件优先权的(爸爸妈妈可以轮换到下一次)。孩子既然成为了“主张人”,那么清场工作就必须由孩子全部完成,被清场的一方不论是爸爸或妈妈,都不要轻而易举让孩子达成目的,可以适当地增加一点劝服难度,故意表示想要留场旁听等。通过增加难度,一是可以让孩子更加慎重对待这一次非同寻常的沟通渠道创建游戏。二是可以使孩子通过想方设法劝服其他家庭成员离开这个过程,体验到成就感、掌握基本的沟通方式。

诸如此类,如果是爸爸和妈妈之间准备吵一架,以重新创设夫妻情感沟通模式,那么,主张的一方,就必须承担劝退其他非当事人的任务。

2、距离

吵架前的准备是否妥当,直接决定着主动发起的这一场吵架,作为家庭成员之间新沟通模式的渠道创建工作是否能够顺利达成。除了人数,第二个重要条件是距离,空间距离。

社交距离原则:家长和孩子之间,必须隔着一个办公桌那么远,相当于1.2-1.5米之间。为什么要强调距离呢?常规来说,根据交往双方人际关系及所处情境不同,会有四种自然而然形成的自我空间范围:公共距离、社交距离、个人距离、亲密距离。强调吵架双方当事人的距离,是为了从心理意义上把孩子与家长之间血缘至亲的亲密感给拉开,通过人为拉开的距离形成一个客观的、容易产生尊重气场的社交距离。

疏而不离原则:亲密距离本身,是肌肤相触、耳鬓厮磨的亲近,是能相互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和气息,这很不利于“吵架”这个事情的顺利进行。一是容易让孩子有压迫感,会被传统文化的孝道、尊敬、父母威权等无形捆绑,放不开;二是容易使爸爸妈妈陷在“家长”身份中出不来,容易情绪失控,或以家长身份压制。而社交距离本身,会将两个人从“亲密无间”的固有情感关系和心理体验中给拉出来,拉成隔着一张办公桌那样的关系。疏而不离原则:即,家长和孩子之间,不是真的隔着一张桌子,两个人之间必须是空荡荡的,什么也不隔的,方便于彼此看见对方从头到脚任何一个小动作、任何一个小表情。

3、高度

高度,这点强调的是什么呢?人们常说,家长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蹲低身子意味着把自己变成一个孩子,看见孩子眼睛里看见的那个世界,体验孩子能够体验到的那些现象和心情。

孩子“高上来”原则:祁祁喵需要强调的是,在创设吵架情景时,这个高度不是让家长蹲下去,而是让孩子高上来。怎么个高上来呢?找一个凳子或者茶几,让孩子站上来。孩子站上来之后,眼睛能够和大人平视,就表示这个高度是合适的。

“危险”平抑原则:为什么要强调孩子“高上来”呢?因为孩子站在高处,就意味着危险。孩子危险时候,大人肯定是要分出一半儿的心提着、吊着、看着。只剩下一半心的大人,就很不容易情绪失控,因为生怕吓着孩子一不小心给掉下来,这就确保孩子不论说了什么“大逆不道”的话,大人都不会瞬间情绪飙升,或借“家长”身份以势压人。这个设定就是为了“利用”家长对孩子的爱,利用“天性之爱”实现家长与孩子之间“这一刻”士气和心理上的完全扯平,进而实现真正的平等对话。

尊重原则:有些家长常说自己很尊重孩子——其实这都是自欺欺人的假象,家长和孩子之间,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然而,当孩子处于危险状态时,家长是确实能够小心谨慎、心平气和的。

安全注意事项:当然,不是真的要让孩子有什么危险。切切,一定要注意凳子稳定性、凳面大小等,最好是有小粗腿的那种正方形茶几。

4、离场

双方当事人必须事先有约定,且承诺任何一方不得先行离场,哪怕多么生气、多么愤怒、多么气急败坏,都得把这一场架吵完,吵到最后一个环节双方同时同意结束,才可离场。

以上吵架前的准备工作,一是人数,二是距离,三是高度,四是离场,其中任何一项没有约定好、承诺好,这一场还没开始的吵架,就可以提前收官,大家该干嘛干嘛,或者洗洗睡吧,或者心情和时间都合适的时候,重新开始。

二、高潮,吵架时的正确姿势

吵架前地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接下来,正式开吵!

请注意,一场吵架式沟通的真正高潮来临了。在此期间,孩子可以完全沉浸其中,但家长不可以。家长必须自始至终保持足够地清醒,必须自始至终严格遵守吵架高潮的两个:一是绝不打断孩子说话,二是一次只解决一件事。

1、绝不打断孩子说话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我哺华安足足哺了一年,到现在,看见别的母亲解衣哺乳,我还忍不住驻足贪看,看那肥肥的小手抚摸着丰满的乳房,看那婴儿满足恬适的小脸,看那母亲低头的温柔,啊,我神为之驰,真想再来一次。”

这才是一个母亲、一个父亲真正应当给予一个独立新生命的态度,像龙应台对自己孩子一样平等地、欣喜地、敬畏地态度。只要孩子愿意参与并积极发起这一场吵架,家长就偷乐去吧!毕竟,孩子有这个与父母建立亲密关系、打开沟通渠道的愿望,有这愿望,双方心门为对方敞开,就有机会不是?难道真等到双方之间疏离、隔膜、冷战终至再也无任何话可说,家长哭都没地儿哭的时候么?

孩子也许在刚开始时候完全不知道说什么,不知道怎么开始,不知道怎么进入角色。这时,家长就必须要不着痕迹地引导。比如可以用特别夸张地语调和超大幅度的动作,把孩子平常最讨厌的、家长最常说的那些话重复一遍,简单说就是“挑事儿”。任何一个家长都有许多个能在最短时间把自家孩子惹炸毛的秘方儿,就尽情地用吧,把孩子真的给惹毛、惹生气、惹到冲你开始吼最好——当然,孩子可以吼,家长不可以。家长半边心操心着孩子安全,半边心全神贯注倾听孩子在吼什么,注意孩子的语气、表情、动作等等。只是注意观察、注意听,绝不是时刻想着去矫正、控制或收拾孩子。

家长只要时时刻刻跟随着孩子,跟随着他的思想、精神和话语,跟着跟着自己也会不由自主参与其中,可以毫无负担地、自由自在地描述自己最真实地委屈、担心、辛苦和盼望,达到这个程度,恭喜你:这一场无比默契、无比和谐的双人舞,将迎来你和孩子生命中又一次全新的生枝开花和深度连接,就像回到当初他刚刚来到人世间时候那种全然地欣喜、全然地连接、全然地幸福,你们的亲子关系将达到一个全新境界,隔阂与坚冰,就此消融。

2、一次只解决一件事

有些家长和孩子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同一时间之内要做好几样事情,一次沟通就想着解决许多个问题。这是很忌讳的,就像小学课本上那只小猴子掰苞谷似的,肯定会抓一个丢一个,到得最后,时间费了、心血花了,却哪哪儿都不成、哪哪儿都不顺,自己还不知道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主因:一是焦虑,二是注意力不集中。这牵扯到的方法和心理原因很多,今天没法展开说了,以后诸期继续。

比如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吃东西、一边做功课,比如家长一边接电话、一边抠脚丫、一边想着今天在单位被领导训了、被某个同事甩脸子了……类似这些坏习惯很容易导致敏感、忧虑、焦虑不安等情绪。而这些情绪,无可避免地会招来挫败感。而这种挫败感,是这一场“吵架式疗愈”过程中最忌讳的。

最正确的做法:吵一场架,只解决一个问题。比如要解决孩子做作业磨蹭的毛病,那么就只能就这一件事进行一场头脑风暴,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关于怎么才能不磨蹭或继续磨蹭的好处坏处、怎么才能把作业做快做好之类脑洞大开的想法、说法、做法都可以吵出来,比如飞去某个星星上找个小王子回来养着当私人教师、发明一种神奇电波把书页哗一扫就全装脑袋里去之类的,或者是爸爸妈妈逼得太狠所以不想做、报复爸爸妈妈故意不做、讨厌老师所以不做、不会做所以不做等等……总之,吵一次架,只解决一件事;解决这件事的时候,不要狗娃子拉抹布一拉一串连。心平气和说也罢,气急败坏吵也罢,中心永远只有这一件事。两个人全力聚焦一件事,就不会出现“鸡同鸭语”、“对牛弹琴”之类表情达意不能到位的误会、隔阂和障碍。自始至终聚焦于一件事,双方更容易与对方在情感上达到共鸣,更容易一起同欢喜共悲伤——这种状态,就是一种很理想的境界了,真正是吵出了“倾诉”和“倾听”的双合拍。

三、收尾,吵架后的反思整理

吵架吵到这个程度,基本上算是皆大欢喜了,双方收获多多、情感体验多多,家长和孩子会不会想:还不错啊,是该结束了吧?

不,不!最重要的环节,才刚刚开始。这就是最重要的第三个环节:吵架式亲子关系疗愈与创建的收尾工作——吵架后的反思整理。这个环节非常非常重要,亲子关系能不能真正破冰,能不能为以后无阻碍沟通创建一条“高速路”,最重要的就是这第三个环节的反思、整理和总结。

这三个环节的重要性,就像吃完饭必须要立即洗碗一样。一顿饭的程序是做饭、吃饭、洗碗。洗碗这个程序如果在这顿饭时候给忽略了,那么下一顿饭的环节就不是从“做饭”开始,而是从“洗碗”开始。试想想,如果你每一天的三顿饭,每一次要临做饭前一进厨房看到的都是满屋狼藉,你还会有美好心情去做可口饭菜吗?

1、一次只解决一件事的那个目标是不是明确?

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人类对活动结果的一种指向和规定,是所有行动和努力最终要达到的地点或境界。如果没有预先设定目的地,我们开车出去,是不是会乱套?选哪条路?往哪儿开?怎么开?……古人眼睛为“目”,箭靶的中心目标为“的”。射箭就是为了射中目标,这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是故,人类的某些具体动作就转化为了抽象的概念——即“目的”,单从“目的”这个词地来源,我们就能很清楚地知道有没有目标对一件事的成败是何等重要。

这一场有预谋地吵架,既然是有意识、有计划的,那么也就必须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即那一件要解决的事是什么?

2、家长有没有违反吵架原则?

一场高质量的吵架,过程不论有多么曲折和痛苦,但结果一定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换。而这种心与心之间的连接,必定是通过家长时时关注孩子、用心倾听孩子、不主观评判孩子、不刻意做作实现的。

在这个过程中,但凡家长犯了以下三个毛病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使一场高质量的吵架式疗愈及亲子亲密关系创建,演变为一场真的吵架或秋后算账式的折磨。

一是不记仇。在吵架过程中,孩子不论说了什么,过即是了,家长绝不能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旧事重提,除非孩子自己主动提起以表示他的小得意,这时候家长可以故意示弱,做着讨巧可爱地小动作并配音说:“我可怜地小心脏哦!”

二是不加压。即宽容,宽容包括“不记仇”的意思,但其本身比“不记仇”的涵盖面要广很多。所谓宽容,就是对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生活过程中的过失、过错,都要采取适当的“减压政策”,而绝不是“加压”。比如“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比如“君子和而不同”,乃真正的宽容。

三是不“盲听”。倾听是接受言语与非言语信息,确定其含义和对此作出反应的过程。请家长一定要注意到这一句话里的要义,这是国际倾听协会给“倾听”这个行为下地最精准的定义。即,倾听,除了要用耳朵“听”对方的语言信息,更要用眼睛“看”对方的非言语信息。比如有人跟你说“滚蛋!”你的反应是什么?是愤怒地回脚踹?还是听话地温柔“滚”?你要作出哪种反应,当然跟这两个字本身关系不大,是跟说这两个字的人是谁、音调高低、音量大小、速度快慢、其他非语言身体信息等等有关系。冲你恶狠狠地大吼一声:“滚蛋!”冲你轻柔绵软地一声“滚蛋”,那能一样么?

3、吵到最后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高质量地吵架结局必当美好

吵架还讲究个大团圆结局么?当然。高质量地吵架,中间的过程也许有许多纠结、愤怒、痛苦或者得意、美好、会心,其最后的结局一定是双方相视而笑或哈哈大笑。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这一次吵架事件从开局到高潮,再到收尾反思,整个过程都是在可控范围之内、达到了最初地预期目的、解决了最想解决的那一件事情。总而言之,吵出了质量,释放了负面情绪,创建了情感连接,找到了问题实质,探索了新沟通途径——即:达成了人们最喜闻乐见的大团圆结局。

如果没有达成大团圆结局的话,肯定就是前面两大环节、六小环节的某一处出了问题,就要从头去比对、寻找。找的方法有两个,第一个是大人和孩子背对背坐,各人拿一张纸,将自己感觉最不好的地方写出来或画出来;第二个,两个人面对面席地而坐,坐得很放松,膝盖和膝盖可以挨着的那种亲近距离。然后从头开始重新表达,双方眼睛对着眼睛、手握着手,真诚地、客观地描述自己的“那个不舒服”,不用管什么环节和步骤,只管将自己的“那个不舒服”一股脑儿表达出来就可以。这种无遮拦地、无拘束地表达,会让双方潜意识发生彻底地逆转:由原来的反对、拒绝、逃避等态度和行为,转化为被赞成、被接受、被欣赏,进而下意识将赞成、接受、欣赏这种美好感受回馈给对方。

聪明的你,瞧出来没?“如何和孩子无隔阂相处?赶紧吵一架!”究其实质,就是与孩子一起互为主角,共同出演一场自编自导自演的小电影。生活如戏、戏如生活,有能力把生活与戏漂亮地结合,则家庭内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也罢,家庭外的职场人际、社会人际也罢,都将无往而不利。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