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35位现代文化名人“亮相”国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国博蜡像馆再现了朱自清名作《背影》中的场景
  本报讯(记者孙乐琪)今天上午,国家博物馆精心打造的“zhongguo现代文化名人蜡像艺术展”首次亮相,35位现代文化名人走出厚重历史,鲜活地“站”在大家眼前。不久后,国博蜡像馆将重新开放,把观众带入与文化名人交流的“梦境”,届时观众将可零距离与“名人”握手、交谈、合影,追忆一段段难忘的zhongguo往事。
  走进蜡像馆展厅,四位身着长衫、西服的“新文化运动”元老站在“北大红楼”门口,他们是胡适、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发轫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各种文化流派、文化思潮、文化运动空前活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交织成一幅丰富多彩的文化历史画卷,在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造就了大批文化名人。展览主要选取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35位文化名人进行主题创作,将其分为国学、文学、艺术三个方面。文化领袖“清华四大导师”,文学巨匠鲁迅、巴金、茅盾、曹禺、冰心,美术大师徐悲鸿、齐白石,音乐俊杰聂耳、冼星海,京剧大师梅兰芳……将分别置身于19个历史场景之中。
  “我们的蜡像馆与西方商业性、娱乐性很强的蜡像馆有所不同,通过深邃的场景布置,体现出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国博副馆长陈履生介绍。今天来观展的,包括老舍、潘天寿、徐悲鸿等许多文化名人的后人。徐悲鸿长子徐庆平站在父亲的蜡像前感慨万千,“此情此景,睹物思人。”徐庆平介绍,蜡像塑造的是1927年底徐悲鸿三请齐白石任教国立艺专的场景,“这个场景在文学、美术作品中很少出现,因此不为大家熟知。而制作人物群像又与单人蜡像不同,要从表情、动作等微妙处表现人物关系,虽然困难,但这两尊作品表现得很生动。”

  此外,蜡像馆还采用声、光、电、立体影像等手法,虚实结合、空间多变地巧妙布展,使展览更具观赏性。“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相信朱自清《背影》里的这个片段大家都不会陌生。蜡像馆就重现了这个场景:着长衫、戴围巾的“朱自清”正站在月台上注视着父亲的背影,在铁道的另一侧,一个小小的身影,正在艰难地攀爬着对面的月台。国博运用光影与音效结合的手段,将此情此景表达得感人至深。
  据国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zhongguo现代文化名人蜡像艺术展”将于本月底或下月初正式与公众见面,具体时间尚未敲定。届时,阔别10年的国博蜡像馆也将重新开门迎客,“这也是新国博开放后最后一个常设展厅。” 文并摄 J245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