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晚清时袁世凯推行行政改革遭醇亲王手枪抵胸(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华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百日维新”期间,维新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康有为等人的主张更加谨慎、现实,绝口不提君主立宪等zhengzhi体制改革问题。康有为在呈给光绪皇帝的《日本变政考》中明确提出,现在开国会、立宪法为时过早,“民智未开,遽用民权,则举国聋瞽,守旧愈甚,取乱之道也”。甚至主张“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对于谭嗣同等少数“激进派”开议院的主张,康有为也“以旧dang盈塞,力止之”。在第一次被光绪皇帝召见时,康有为建议“就皇上现在之权,行可变之事”,力主行政改革的“变官制”而不是zhengzhi体制改革。而其行政改革的主张也非常谨慎,甚至被批评为“保守”。他认为,许多不合时宜、已经无用的旧部门虽应裁撤,但他强调,如果现在裁撤必将激化矛盾。

    所以,“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颁布的新政主要是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的改革。在行政改革方面主要是起用了一些新人、新设了农工商总局,他们原计划对行政改革起关键作用的“既立制度局总其纲,宜立十二局分其事”的“制度局”,却因守旧派的强烈反对根本未能成立。

    虽然不撤旧部,但旧部官僚明白自己的实权将因新部之设而大打折扣,旧军机大臣怒曰:“开制度局是废我军机也”,表示宁可悖忤皇上圣旨,制度局也“必不可开”。一时“朝论大哗,谓此局一开,百官皆坐废矣”,京师甚至谣传康有为欲“尽废六部九卿衙门”。军机处和总理衙门干脆以“不必更立名目,转滋纷扰”为理由,拒绝开制度局。这些“旧臣”得到紧握实权的慈禧太后的坚决支持,根本不把“日日催之,继之以怒”的光绪皇帝放在眼中。设立制度局的主张,终成一纸空文。

    由于新设制度局遭到旧部群臣的坚决反对,而各项“新政”又需费孔急,朝廷财政一直困难,左支右绌,于是光绪只能不顾康有为不撤旧部的意见,谕令内阁,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录寺、鸿胪寺、太仆寺、大理寺6衙门,归并到内阁及礼、兵、刑各部办公。外省裁撤湖北、广东、云南三省巡抚,以总督兼巡抚事等等。此令一下,朝野震骇,以为此举“大背祖宗制度”,皆请慈禧太后保全,收回成命,甚至有老臣在慈禧面前伏地痛哭。所裁衙门奉旨后“群焉如鸟兽散”,如太仆寺的印信、文卷立刻无人过问,甚至门窗都被拆毁无存,犹如经历了一场浩劫,以此作为对裁撤令的抵制和抗议。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