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晚清时袁世凯推行行政改革遭醇亲王手枪抵胸(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华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此外,这些行政改革也使京中的许多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六部尚侍,以及地方上的一些督抚、将军大表反对,他们集结在慈禧太后周围,“不谋而同心,异喙而同辞”,使慈禧的zhengzhi力量空前强大。一些守旧大臣最终上书慈禧,请太后“训政”。在强大的旧官僚群体支持下,慈禧终于发动政变,痛斥光绪。随后,立即将“百日维新”期间“皇上所裁詹事府等衙门及各省冗员”悉数恢复,还恢复了被裁的广东、湖北、云南三省巡抚,而将新成立的“农工商总局”则被废去。所谓“维新”,也就是非常有限的行政改革,还是因触犯既得利益集团而以失败告终。

    几年后,立宪与革命风生水起,渐成大潮,迫使慈禧也不得不宣布要实行zhengzhi体制改革的“新政”,并于1906年9月1日宣布预备立宪。而且,仅仅过了5天,即9月6日就颁布了改革官制上谕。显然,无论真假,慈禧这次也想走行政改革为先、zhengzhi体制改革在后这样一个“先易后难”的“路线图”了。

    这次改官制的要角,是掌握“北洋”大权、在中央兼参预政务处大臣、督办商务大臣、督办邮电大臣、会办练兵大臣等数项重职的袁世凯。自戊戌政变后,袁世凯深得慈禧信任,同时他又以巨金贿买了实权在握的领衔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加之他在北洋的“新政”又颇有政绩。此次朝廷谕令包括袁世凯在内的14位王公大臣共同制定改官制的方案,袁虽排名最后,但他因有奕支持,同时在负责官制改革机构“编制馆”的关键岗位安插了自己的dang羽,所有文件起草和建议方案最后都要由他阅定。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由袁主导的官制改革方案出台。由于是为“立宪”预备,所以对官制的改革较为全面。除合并了一些不太重要的部门外,还将原来的内阁、军机处、吏部、礼部、都察院全都撤销,新成立的机构则有资政院、行政裁判院、集贤院、大理院、审计院等,而最重要的,是成立新的、大权在握的“责任内阁”以取代军机处。袁世凯与奕议定,由奕出任未来的内阁总理大臣,自己则任副总理大臣,各部大臣由总理大臣推荐,而且内阁尤其是总理大臣、副总理大臣代替皇帝负责任,皇帝发布谕旨须经内阁副署,若未经内阁副署则不发生效力。这样,皇帝的用人和行政大权统归内阁手中。袁氏想掌中枢大权之野心,几不掩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