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中国新闻辞典——【国学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国学网  作者:Jina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国学热,或者说国学复兴,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已经说了很多年。但近两年来,国学真的是热起来了。“2004年被称为‘文化保守zhuyi年’,我看2005年可以称为‘国学年’。”学者徐友渔说。
通过前几年的“热身”,国学热在2005年的话语中,有别于以往的是,这一年发生或者说进行了不少具有“实质性”意义的事情。
   这些事情包括:zhongguo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并开始招生;孔子的故乡举行首次全球联合祭孔;孔子再次周游列国,多所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挂牌成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设立国际“孔子教育奖”,“中华传统文化标志城”开建等。
   这些事件被专家、媒体给予了深层解读。“成立国学院和政府提倡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关系,没有这样的背景就不会提出来,提出来也办不起来。”《瞭望东方周刊》对人民大学国学院的成立如是评价。“这是zhengzhi话语的一次投石问路。”《南方都市报》借助传统文化学者康晓光的话来理解全球联合祭孔。
   寻求zhengzhi上的支持,这是某种运动能够热起来的重要条件。仅仅是在精英知识界内说国学,如果“学术研究”不足以概括的话,充其量是一种“思潮”,不足以成为一种运动。于是提倡国学的人就热衷于在zhengzhi的蛛丝马迹中寻找与国学的关联。
   温家宝总理随口而出的古诗词、在东盟峰会上用来签字的毛笔,当然只代表温总理本人的传统文化修养和喜好,在今天不能以“上好仁”来解读之。但人们还是很容易地找到更为重要的证据来证明中央对传统文化的推崇:中央zhengzhi局集体学习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社会科学,中央提倡建设的“和谐社会”的核心与儒家文化的核心同为一体,于是这被解读为中央向传统文化寻求智慧。
   除了与zhengzhi的关联外,国学复兴的要义,还在于传统文化在民间道德、伦理秩序的重建上。经过五四、“文革”的冲击,传统道德伦理已不再具有其原有的规范作用,而新秩序的建立已被证明为困难重重,于是转而寻求传统,无疑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国学热,国学复兴出现的大背景,是zhongguo以经济力量为主的国力的崛起。zhongguo的崛起,引发zhongguo文化的自豪与认同。
   来源:南方都市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