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上海博物馆“拆门借展”的古代壁画是什么来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导言:“即使拆门,也要借展...”于是,上海博物馆在建馆21年来,首次拆开南门:迎接这件“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
  这件壁画是将于2017年11月30日至2018年3月4日,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画艺术展》中的一件。除此之外,还有北朝和宋金元两个时期山西地区出土的12组(89件)墓葬壁画珍品,均从未向公众展出过,来看展的观众们有眼福了。
  《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画艺术展》海报
  本次展览无论内容上还是规模上都前所未有,堪称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古代壁画特展。展出的壁画包含7大“极”:极罕见文物、极高超的画艺、极多样的题材、极壮观的场面、极生动的细节、极生活化的气息、极多元的文化。
  展厅复原墓室的搭建
  除了拆门迎进壁画,上博副馆长李仲谋表示,此次展览的布展时间堪称最长的一次,因为“要复原组装整个墓室”。让观众走进展厅,仿佛走入墓室。
  展览分为“天似穹庐”和“人亦黄土”两部分,分别展示北朝的3组36件壁画和宋金元时期的9组53件壁画。
  天似穹庐:北朝的3组36件壁画
  太原市北齐娄叡墓
  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
  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
  人亦黄土 :宋金元时期9组53件壁画
  盂县皇后村宋金壁画墓
  繁峙南关村金代壁画墓
  忻州南呼延村壁画墓
  屯留县康庄工业园区元代M2壁画墓
  阳泉东村元墓
  平定西关村M1壁画墓
  五台县阳白壁画墓
  繁峙西沿口壁画墓
  繁峙下永兴村壁画墓
  据李仲谋对媒体介绍,本次三幅北朝时期的壁画主要集中在人物和建筑,也包括了花卉、植物、动物和异兽的描绘,这些壁画的艺术风格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也有影响。
  宋金元部分的墓葬壁画比较普遍,水平则参差不齐,有的略显稚拙,看见出自普通画工之手,但也不乏好的艺术作品。
  面对罕见的壁画,你却不知该从何欣赏,得是多遗憾的一件事。所以,先来预习功课,补补知识:
  【这些巨型的壁画怎么看?】
  本次山西壁画出土分布情况
  北朝和宋金元两个时期的山西,处于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交融的重要地带,在多元化的文化影响下,古代山西的社会风俗和历史风貌借由壁画而得已了解。所以无论从艺术史还是文化史、社会史的角度而言,本次两个时期的壁画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山西壁画多出自不留名的民间工匠之手,得以窥见民间精湛高超绘画水平之外,还反映出这些壁画与许多著名的前朝画家和画派之间的艺术渊源。比如北齐东安王娄睿墓画风近似当时的画圣杨子华;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传承了吴道子画风,与晋南襄陵画派也有极大关系。可以说在人物画的创作方面,山西壁画占据着美术史上极为重要的地位。
  墓室环境潮湿,不利保存,现阶段主要采取揭取搬迁、异地保护的手段,这也让墓葬壁画在博物馆空间的展示成为可能。
  “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首次发现北朝建筑壁画
  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墓葬壁画,是迄今为止完整揭下来的最大一块壁画,是zhongguo现存面积最大的墓葬狩猎图壁画,也是首次发现北朝建筑壁画,其总面积约70平方米。本次让上海博物馆心甘情愿拆门迎接的,便是这其中面积约9平方米(3.2米,高3.5米)的局部。
  这件壁画被从墓室取揭进行异地保存时,考古人员便没舍得切割,而是整体揭取保护,并存于山西博物馆修复收藏。当上海博物馆筹备本次大展时,便一定要借展这件壁画,上海博物馆展览部金靖之回忆:“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仲谋与我在山西看到这件壁画,一见钟情,就想一定要借,即使拆门,也要借。”
  壁画中还可见到北朝时代的建筑,在过去我国有详细图像记载的建筑最早追溯到唐代,人们只能通过文献记载了解北朝建筑的情形,直到2013年发现了该壁画,形象地展示了北朝建筑样式,可以说是突破性的发现。对研究北朝晚期社会生活、绘画艺术以及zhongguo古代建筑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壁画中的北朝建筑
  本次亮相的是“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墓道北壁”甬道拱门周边和顶部所绘砖墙之上一座极有气势的木构建筑,即庑殿顶三开间的门楼,两侧有廊相连,应是表现宫门。壁画中的宫门正脊两端各一个硕大的鸱尾,鸱尾之间和两边垂脊上竖着宝珠头的瓦钉。垂脊之端各有一个巨型鬼面瓦。门廊彩砖墁地,设有六道宝珠望柱的朱栏。
  侍女手中的方褥
  “考古汇”中介绍,两个各开启一扇的门里,分别露出顾盼相视的两个女子,其中一人手持团扇。两边廊子里的侍女,均臂横一物,有研究认为,此物是对折起来的一方褥,原当挟持腋下,只是工匠不曾把它画得妥贴。坐以方褥,是南北朝时期上流社会的风尚。《颜氏家训· 勉学篇》曰,南朝萧梁盛时,贵游子弟无不“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河南邓县南朝墓出土画像砖、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壁画,都有臂挟方褥的随行侍女。可知这是壁画设计者有意安排的细节。
  建筑顶部
  宫门正脊上方是莲花座上一个尺寸颇巨的博山炉,莲座两边一对高高探出的枝叶和结着莲蓬的花朵,又有莲座花瓣之间低低举起的一对莲叶,莲叶上托着香宝子。不过这一具博山炉与通行的式样略有不同,因此或认为它是火盆,然而对比大抵同时的其他图像,当可辨认无误。
  除此之外,分别安排在一对凤凰脚边的两棵树,也是佛教艺术中“庄严道树”的式样。宫阙以凤凰为饰,则是汉代以来一直沿用的做法。壁画屋脊两侧的凤凰却是以夸饰之笔涂染金刚怒目之容,钩喙长舌,更以体量之巨而见护佑之威仪。
  2008年被发掘,2013年修复完成的“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也是特展的一大亮点。展厅现场,上海博物馆复原“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的墓室结构,展厅以红色和金色为主,通过甬道进入,四壁壁画环绕。正对门口的北壁是夫妇宴饮图,东壁的鞍马仪仗图,西壁的牛车出行图,以及南壁门洞左右两侧的鼓吹图,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而墓顶壁画将呈现四神图和十二生肖图,说明了北朝zhongguo已经完整呈现了十二生肖。
  该墓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窑子头乡水泉梁村,墓葬由封土、墓道、甬道和墓室组成,以切割成数十个块面,再按照原有的墓葬结构拼接复原,来进行异地保存。
  壁画主要分布于甬道、墓顶与墓室。甬道拱顶以黑彩勾绘云气纹,两壁绘文吏、仪卫及骑行马队。东壁与西壁所绘内容基本相同,形式对称,唯有骑行马队的行进方向相反。墓顶壁画自上而下分为三部分,上层绘天象图,中层为四神图,下层图是十二生肖图。墓壁的北壁为夫妇宴饮图,东壁为鞍马仪仗图,西壁为牛车出行图,南壁为门洞,左右两侧绘有鼓吹图,其中墓顶下层的十二生肖图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十二生肖图。
  根据墓葬的形制、随葬器物和壁画判断, 该墓的年代为北齐后期,墓主人当为镇守朔州的军政长官。而通过壁画墓主人的身份、地位及生活相关的北齐历史社会风貌也将展现在当代人的面前。
  据悉,为了保护文物,“水泉梁北齐壁画”的复原墓室将限流参观。
  “太原北齐娄睿墓墓道壁画”:出自北齐艺术大师杨子华
  此次展出的北齐娄叡墓一共四幅壁画,有三幅是一组为马队出行图,一幅是单独的迎宾图。
  太原北齐娄睿墓墓道壁画在1979年-1980年间出土时,轰动了文物考古界和艺术界,被誉为当年国内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是上承魏晋、下启隋唐的代表作,填补了绘画史上的空白,甚至被有的专家断定为北齐艺术大师杨子华的作品。
  本件壁画提到的创作者杨子华,在北齐高湛时任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论及魏晋到隋唐期间绘画上的关键人物,曾认为,张僧繇、杨子华代表了南北朝晚期的南北画风。杨子华善画鞍马人物,在北齐画坛占有重要地位,深受帝王的重视,“非有诏不得与外人画”。
  睿墓壁画的出土充分展现了“多不可减,少不可逾”“简易标美”的北齐新画风的面貌。这种绘画风格引领了北齐绘画的发展方向,而北齐新画风的形成,也充分体现了这一时代的特点。根据墓主身份和绘画分割,所以才猜测出自杨子华之手。
  谢稚柳曾在《北齐娄睿墓壁画与莫高窟隋唐之际画风》中介绍:”这一墓葬壁画的发现,揭示了魏与北齐之间画派出人意外的不同。魏与北齐,时期是衔接的,如果两相检校其差异,从行笔到形体,北魏、西魏是率野放荡,夸张过当,且色调艳冷,则北齐突然与之分道扬镳,简直是不可思议。”
  墓主娄睿是北齐的外戚,高祖高欢妻兄之子,初为高欢帐下都督,旋迁至骠骑大将军。整个娄睿墓壁画分二大部分,一部分在墓道、天井中的中、下层和甬道、墓室的下栏,以绚丽多彩的大型长卷,描绘了墓主人生前生活的显赫场面,一部分在墓门、甬道与天井上栏和墓室顶部的上、中栏,给以墓主人死后飞升的空幻境界。
  本次将展出的《鞍马游骑图》中,八人三马。正中长者,长面短鬚,端庄稳跨马上,双手持缰,凝目沉思,任马缓行。当为描写墓主征途筹思军国要务的图像。右前侧从骑随声勒转马头,呼应了警信的强烈。如此紧急的事件并未打断墓主的思绪,充分表达了他临危不惧、沉着应对冗杂事务的大将风度。整幅画面,显示了作者构思奇特,生动表现了动静对比强烈的绘画才能。
  200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中,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以其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被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注:本文图片来源于上海博物馆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