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季风书园的命运映照城市公共文化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原标题:中青报:季风书园的命运映照城市公共文化发展
  书店服务于公共事业,公共部门也有理由投桃报李,无论如何,最终受益的是文化事业和广大读者。
  ----------------------------------
  一家书店的停业,究竟能掀起多大的波澜?上海季风书园给出了一个有力答案。在沪上很多读者眼中,这家书店不光是读书、买书的地方,还是承载公共生活的实体空间。从大半年前这家书店传出要关闭的消息起,其停业倒计时活动经常见诸媒体报道,并在最近几天达到舆论关注的高潮。
  在我眼中,作为商业机构的书店难以为继,不必因此“如丧考妣”。身处转型时代,很多旧行业都在衰亡和消逝,实体书店屡遭重创,不是因为公众不爱读书了,而是网上购书和数字阅读逐渐取代了线下书店。残酷的现实可能是:很多一而再再而三为逝去的实体书店唱挽歌的读者,一转身就投向网络书店的怀抱。
  然而,正如一些评论所指出的,实体书店对当代社会的价值,已不仅是图书交易的商业场所。通过举办讲座、读者沙龙等公共文化活动,实体书店已成为城市里重要的公共空间。
  近几年,以北京三联韬奋书店为代表,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备受关注。一家书店费心费力在深夜保持营业,在商业上究竟有多大价值,可谓众说纷纭。但是,总有一些人愿意在夜里光顾书店。与24小时营业的快餐店、便利店相比,无论高雅还是低俗,书店终归提供了不同的选择。说书店是“温暖的城市之光”,的确是形象又准确的比喻。
  既然具有公共性,满足了一部分公共利益的需要,公共部门就有责任和义务为书店发展提供支持。现实中,政府也投入了实际行动,很多地方将书店列入文化发展基金的支持名单,财政为优秀实体书店的运营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不过,财政支持的覆盖面终究有限,政府既无可能也无必要承担起书店所有的开销。说到底,书店不是纯粹的公益事业。公共部门与书店开展恰当的互动,在该支持的时候支持一把,在该放手的时候允许创新,更有利于书店的长远发展。
  哪怕不能完全支持,公共部门在处理与实体书店关系时,不妨摆出“qiang口抬高1厘米”的姿态。上海季风书园在营业倒数第二天时,房东上海图书馆以维修设备为名实施“停电停水”,这个“巧合”显然让人浮想联翩。同样都是与公众打交道的文化机构,上海图书馆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名不与季风书园续约后,何苦穷追猛打,不让这家知名书店平稳地完成自己的告别礼?
  公共部门与实体书店特别是民营书店,应该保持最基本的互信。和很多领域一样,民营书店有效地填补了公共服务的空缺,甚至承担了公共部门本应该承担的职能。例如,在公共图书馆覆盖率不足的情况下,很多书店成了事实上的“图书馆”,一些读者习惯于只看书不买书;社会呼吁图书馆延长开放时间未果,这才有了不打烊的24小时书店——本来,承担公益职能的图书馆更有理由做这些事。
  书店的这些做法固然不是毫无目的的,市场的自发调节,归根结底是为了获得商业上的更大回报。但是,书店服务于公共事业,公共部门也有理由投桃报李,无论如何,最终受益的是文化事业和广大读者。
  对于上海季风书园的停业,实在没有必要过度悲情。也许终于会有一天,市场不再需要实体书店,实体书业也终究悄无声息地给自己画上休止符。不过,在此之前,既然书店还是城市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受到公众的认可,就有理由为其生存和发展出谋划策。
  从上海读者对季风书园的留恋看,类似的公共文化空间还不够多,甚至在很多人眼中缺乏替代品。季风书园可以倒掉,但对公共文化发展的追求不能停止。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