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电视娱乐节目结缘非遗 "文化寻根"寻到收视亮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文汇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白局、华阴老腔、南音,这些陌生的名词似乎和电视娱乐节目很难联系在一起。而近日在上海荧屏开播的新一季《非常有戏》,却以“文化寻根”为线索,将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导到荧屏娱乐舞台,尝试将精彩的知识性内容与轻松的节目样式实现融合。首期节目播出后,即获得不俗反响。根据尼尔森的收视统计,25岁到34岁的本科以上男性观众成了该节目的收视主力。“文化寻根”让电视娱乐节目找到了收视亮点。 

    尝试解读“非遗” 

    说起孔雀舞,刀美兰、杨丽萍等女性舞蹈家所表现的柔和、静谧往往是大家的第一印象。不过,你可知道,“非遗”名录中的孔雀舞却是由男性表演的。扮演孔雀的舞者身着色彩斑斓的民族服装,背着重达10余斤的孔雀架子,铁制的架子上糊着翠绿色的绸布,逼真地还原出孔雀的翅膀和开屏时的尾羽。舞蹈者和着音乐的节奏,模仿出孔雀嬉戏、喝水、整理羽毛等种种姿态。 

    近日,当上海荧屏开播的新一季《非常有戏》在舞台上展现两位傣族舞蹈家表演的这种孔雀舞时,所有观众都为之心动。节目并不是平铺直叙的,编导为每期节目设计了多个“非遗”锦囊。在节目展开过程中,由参加“体验式寻访”的著名演员为观众一一解密,使节目既有文化内涵,又生动活泼可看性强。去年,首季《非常有戏》以明星参与竞赛的方式,汇集了60余位国内外明星,展示了丰富多彩的zhongguo戏曲艺术。作为娱乐节目的《非常有戏》,初次尝试用轻松活泼的娱乐方式弘扬传统艺术,受到好评。今年该节目又将重心转向看似更陌生严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一系列精彩的“非遗”内容将在《非常有戏》舞台上一一亮相。 

    植入文化基因   

    原本以为“非遗”和电视娱乐格格不入,但是主创人员在几次采访之后,却发现了“非遗”给他们带来了电视娱乐的创意灵感。《非常有戏》制片人汪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看似离我们很远的‘非遗’,其实最初往往是娱乐情感的集体活动。互动和娱乐是原生态艺术的最大特色,也是如今电视娱乐强调的立身之本。将‘非遗’搬上电视舞台,并没有难以逾越的文化障碍。” 

    此前,很多电视娱乐节目一味依靠选手PK设置悬念,或者通过荧屏真人秀编织一些低俗的噱头,虽然表面热闹一时,但往往难掩底蕴不足的毛病。zhongguo剧协秘书长季国平表示,将观众好奇的心态和节目的知识层面相结合,通过对“非遗”的寻访和解读,也能制造出“高级悬念”。他认为,将文化基因种植在娱乐节目中,不仅能让优秀传统文化影响更多的观众,也为电视娱乐节目的创新探索提供了启示。(王磊)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