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柳下惠后人"寻根问柳" 为修族谱北大旁听12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我寻找后人,就是想完善柳氏族谱,这是我毕生的心愿。”日前,一位自称柳下惠后人的柳哲先生专门来到本报(新快报),讲述其走遍20余省“寻根问‘柳’”,欲重修柳氏族谱的“认祖归宗”之路,希望借此唤起国人对家谱文化的重视。

为修族谱北大旁听12年

“我从小就以21世先祖、元代著名学者柳贯,现代著名作家、乡贤曹聚仁为人生楷模。”今年38岁的柳哲告诉记者,他来自浙江兰溪,从小对家族谱系就很感兴趣,一次偶然机会,他在浙江一个叫横溪村的一位老人家里发现了17本《蜀山柳氏宗谱》,家谱的第一章就写着历史上有名的柳下惠。再往后翻,竟然在最后面找到了自己父亲的名字。让他顿生“追根溯源、寻根问‘柳’”的念头。

但高中毕业的他在研究家谱时,明显感觉到了力不从心。1996年6月,他揣着父母给他准备结婚用的3000元去北大自费进修。“这笔钱用完后,我只能做一名旁听生。”就这样,柳哲开始了边打工、边旁听、边研究的生涯,并因此以“北大边缘人”而闻名。

在北大游学的十多年,柳哲翻阅了大量的藏书资料,四处寻访研究家谱和柳氏文化,准备编辑一套完整的《华夏柳氏通谱》,讲述两千多年来的家族变迁史。其间他编撰了《柳下传人》、《中华名门才俊》等书籍,但收入也大部分用于研究和寻访。

寻访后人走遍20余省

背着两袋子族谱,手提一皮箱资料,柳哲走遍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寻访柳氏后人。柳哲告诉记者,据他目前了解到的情况,全国馆藏柳氏族谱约有百余种,海内外柳下惠后裔有两百万人左右。

“1992年,我回到老家,看到先人柳贯的坟墓已经年久失修,我感觉到一种文化衰落的心痛。”于是他自发组织老家的柳氏族人重修了柳贯的坟和碑,继而在当地成立研究小组,编修家谱。家谱修完之后,他忽然冒出一个想法:联络全世界的柳氏族人,将家族文化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发展。“我寻找柳氏后人,就是想完善柳氏族谱,这是我毕生的心愿。”柳哲告诉记者。

柳哲表示,此次来广州的目的,除了寻找柳姓族人,还将办“广州游学堂”,“为广州旁听的学子和在读的学子提供学习、生活方面的指导和援助,也将积极筹备推选一些学子到北大去游学。”

自费出行唤国人重孝

据柳哲透露,经过多年的寻访和完善,目前他个人收藏的柳氏家谱就有近百种,联络的柳氏族人有万余人。在研究过程中,他还考证了柳宗元和他是“族人”,“是柳下惠的第40代孙。”

今年他还准备去黑龙江、xizang、香港、aomen等地寻访柳氏后人,“如果顺利的话,这次来广州我还希望与广东柳氏共同发起举办‘华夏柳氏恳亲大会’,正式启动《华夏柳氏通谱》编修工作,计划五年左右编修完成。”

柳哲告诉记者,其实他自费跑了大半个zhongguo也有更深层的原因,“我最终还是希望能借我的努力,唤起国人对家谱文化和国家传统的孝道文化的重视。”

相关链接

柳下惠和“坐怀不乱”

柳下惠:(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21年)鲁国上大夫,姓展,名获,字禽,又字季,封地于柳下,死后谥号为“惠”,故曰柳下惠。根据柳氏家谱和历史上的记载,柳下惠的后代分为两个姓氏,一支依然姓展,另一支取封地“柳下”的第一个字为姓,柳姓由此而生。

在历史上,柳下惠被认为是遵守zhongguo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广为传颂。对这一故事,元人胡炳文在他的著作《纯正蒙求》中是这样描述的:“鲁柳下惠,姓展名禽,远行夜宿郭门外。时大寒,忽有女子来托宿,惠恐其冻死,乃坐之于怀,以衣覆之,至晓不为乱。”

而《孟子》中也有提到“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所以他也有“和圣”之称。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