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1958至2008影响北京50年 北京的晚报中国的晚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新华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北京晚报诞生50年了。一张报纸历经50年而长盛不衰,确属难能可贵。这50年间,北京晚报已融入北京人的生活。北京这个城市经历了风雨沧桑,隔世巨变。北京晚报不但记录了这伟大的历史进程,而且与时俱进,在时代的变迁中沐风浴雨,植根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愈加枝繁叶茂,茁壮坚强。主流特征、平民风格是北京晚报的办报基石。从一诞生起,它就是dang的喉舌,为zhongguo,为北京的发展鼓与呼。它从来不隐讳自己的宗旨,为社会zhuyi建设事业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它始终如一地把百姓生活、民众意愿作为主题,努力贴近群众、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它毫不动摇地坚持平民化的风格,用生动的语言,质朴的文风建立起与市民的情感纽带;它脚踏实地地服务于读者,从一针一线,蝇头小事入手,为群众排难解困;它准确感悟着时代的脉动,引导着新的风尚和新的潮流。 

    北京特色、大众文化是北京晚报形成的独特风格。它在50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具有首都气魄、北京地域特色的文化品位。既有大气包容,海纳百川的都城之风,又有市井小民的平凡与琐碎;既有大师的扛鼎之作,又有文学青年在此初试笔锋,终成大家。既有北京古都厚重的历史,又有四时节令,多彩民俗;既有古老文化传统的阐释,又有新文化的创意和培养。 

    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是北京晚报发展的不竭动力。50年来,除了“文革”期间停刊,北京晚报天天出刊,日日创新。它不同于新时期诞生的报纸只有单一时代的经历,而是经历了新zhongguo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初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大历史阶段。在这一进程中,北京晚报与时代同进步,与社会同发展,在发展中完善新的功能,在进步中提升自身的品质。它从不迎合媚俗之风,但又不断增强报纸的阅读功能。它坚决抵制低级趣味,却又注意使新闻更准确更生动;它敢于批评和针砭不良风气,又高扬正面引导的旗帜;它忠于自己的传统和特色,又善于引入新观念新风尚;它不盲从于“新潮”的办报理念,在坚守自己的优秀传统中创新出独到的报业模式。 

    五十年弹指一挥间,奠定北京晚报百年基业。 

    北京日报社社长  梅宁华 

     3月15日是北京晚报创刊50周年的纪念日。在这一天,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本刊编辑部承办了“北京的晚报zhongguo的晚报——北京晚报现象高层研讨会”。zhongguo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名誉教授、zhongguo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新闻学泰斗方汉奇,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汪良,zhongguo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尹韵公,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主持人王志,zhongguo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zhongguo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zhongguo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zhongguo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力丹,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程曼丽,zhongguo青年zhengzhi学院新闻系主任、教授展江,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崔保国等专家先后发言,为晚报的发展出谋划策。 

    “北京晚报的50年是zhongguo晚报史乃至zhongguo新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新闻学泰斗方汉奇以这样的高度来表达他对北京晚报的评价。 

    “就影响力而言,北京晚报就是一张主流大报。”zhongguo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以这样的定性来表达他对北京晚报的观感。(来源:新华网转自《新闻与写作》)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