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收藏类节目火爆荧屏 专家提醒勿重商品轻文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随着大众文化生活的丰富,荧屏收藏类节目也风生水起。目前的电视荧屏上,观众可以看到的收藏类节目有CCTV2的《鉴宝》《艺术投资》,北京卫视的《天下收藏》,湖南娱乐频道的《艺术玩家》,上海艺术人文频道的《文物博览》等。

  日前,《文物博览》召开了专家研讨会。研讨会上,专家指出,收藏类节目易陷入“‘商品’为主、‘文化’为辅”的误区,不利于节目的整体发展。

  迷惑:重“物”轻“文”  

  通过分析目前大部分收藏类节目,专家在研讨会上指出,这些节目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在专业性和收视率中徘徊,因此容易使节目走进误区。

  《文物博览》制片人程莹表示,收藏的财富要求和文化门槛决定了文物收藏是少数人才能涉足的领域。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则加速了收藏的异化。市场价值成为该类节目核心的传播理念,而文物的文化价值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反而在商业的驱动下越发被大众忽视。此外,一些收藏类电视节目,通过一些操作手法规避《国家文物法》中对文物交易的限制,令观众形成错觉,更有甚者,部分电视节目中存在给赝品贴标签的做法,严重伤害了媒体的公信力。

  解疑:文化回归是本质

  专家指出,当文化成为重心而不再只关心价格时,文物收藏才能回归本质。收藏不是股市,牟利并非其主要属性。只有文化价值,才能使收藏区别于其他的投资方式。所以,通过正确引导,让收藏行为中核心的文化价值重新回归,是收藏类电视节目的使命所在,也是一种使人耳目一新的收视策略。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得到文化上的满足,社会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急速增长。收藏类电视节目应将重心放在文物中蕴藏的人文精神和民族内涵上,提升节目的立意和品位来满足社会对电视媒体提供文化和精神产品的需求。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芳指出,收视率需要追求,但不是唯一的。在电视节目中,收藏类节目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应成为其显著特点。

  支招:用文化眼审视市场

  上海市广播电视协会会长叶志康认为,现时的电视收藏类节目容易误导受众,在大众心中,古董与价值相等,收藏和作秀统一,这有失偏颇。电视人有义务和责任改变这个状况,要做以文化为主题的节目,不去迎合市场而是引导观众进行文化鉴赏,这样才会培养出一批属于节目的观众群体。《文物博览》制片人程莹指出,希望在观众眼中,《文物博览》不是一档收藏栏目,而是文化栏目,借助节目呈现收藏中的历史情怀,让观众可以伸手触摸历史。

  专家也指出,文物节目中的艺术市场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重文化,也不意味着应该回避市场话题。但是,借助“文化”,拉开文物与市场的“距离”,才能帮助大众更加清晰冷静地审视艺术市场。(记者 李君娜)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