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90后”为赋新词强说愁 迷茫或受网络文学影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汀滢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忧伤”、“迷茫”、“沧桑”……这些似乎很少与豆蔻年华沾边的词却频频出现在中学生笔下。昨日上午,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在中山大学举行了颁奖典礼。记者发现,虽然是“创新”比赛,却有不少作品转不出一个套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沉重情感似乎成为了学生习作的主导风格。  

  “迷茫”或受网络文学影响

  本届大赛设有三个奖项:特等奖小学、初中、高中各1名,一等奖每组10名,以及全国二等奖每组100名。此次比赛,广东选手成绩斐然,除包揽了初中组和高中组的特等奖外,还有4名学生夺得了一等奖。

  记者翻看了一些参赛的作品,发现“90后”的文字一片寂寞和忧伤。不仅“忧伤”、“迷茫”等词多次见诸纸端,而且文章的调子,也很模糊。

  记者也问了现场一些学生,他们大多都希望表达的是一种“美文”的感觉,但具体问到究竟希望用文字写什么事情或表达怎样的感情时,他们就显得很“迷茫”。当中更是有部分学生告诉记者,喜欢上网看美文,并容易在美文所营造的氛围里陶醉。

  小学生作品整体质量最好

  “认真、执着、纯净的童心最能打动人心,小学组的作品最能反映这一点,整体质量最好。”大赛评审专家、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分析各组别参赛作品时说,初中组写得很平,可能与初中的孩子尚在矛盾期,没有鲜明的风格特点有关;而高中生“胡思乱想、奇思怪想”比较多。

  他认为,创新,并不是一味地鼓励学生剑走偏锋,而是需要“发现”,需要学生注重平常的细节。“过度地追求标新立异和行文方式的奇特,反而会阻碍感情的抒发,导致新的写作‘套路’,不利于学生创新。”(记者/谢苗枫实习生/卢凯阳)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