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数字音乐 传统唱片遭遇“终结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文汇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尽管北京奥运圣火已经熄灭,奥运歌声却以另一种方式时常在你我耳边响起:很多朋友的手机彩铃悄悄换成了那曲《我和你》。据统计,从8日22时至9日24时,《我和你》的无线网络下载量超过573万次,每小时有22万人次下载。开创了全球音乐单曲发售的速度纪录。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传统唱片市场的急剧滑坡。对于上架销售的新专辑CD,就连小天王周杰伦也不得不低调表示:“能突破10万,就算是个奇迹。”于是,人们开始思考:数字音乐真的是传统唱片的终结者?
    
    从专辑到单曲唱片业“转行”音乐产业
    
    除了《我和你》以“数字格式”爆炸式流行外,《北京欢迎你》、《We Are Ready》两首奥运歌曲的下载用户,也分别突破百万人次。而在宝岛台湾上半年唱片销量的排行榜上,拔得头筹的《鸽子》也仅有7万张。下载数字格式的单曲,相比传统介质的专辑,已经以数十倍的数量优势成为音乐消费的主流。
    
    从专辑到单曲的变化,令许多概念和情景成为回忆。“白金唱片”曾是唱片业最诱人的目标,100万张的销量不仅是歌手的梦想,也意味着唱片公司的商业成功。张惠妹、张学友、王菲、那英的专辑,都曾创下百万销量。排队买盒带、CD,回家后放入录音机、CD机,听着专辑中歌曲一首首流出,是不少歌迷温暖的回忆。然而眼下,盒装专辑的概念已经被下载单曲淹没,而按《我和你》每小时22万人次的下载速度估算,用不了5小时就能打破“白金唱片”的标准。
    
    “没有人可以否认以载体变革为代表的数字音乐时代的到来。”中唱公司总经理周建潮,面对数字音乐单曲动辄百万的下载量反应平静。在他看来,介质的转变反而凸显了行业内涵,“本质概念也出现了变化——不再是唱片工业,应该是音乐产业”。在数字化的今天,整个唱片产业都已经意识到传播方式的革命,手机、互联网、MP3播放器成为使用、传播最为广泛的音乐播放载体。不管是胶木唱片、卡式盒带,还是激光唱片,都难免遭遇“英雄迟暮”之哀。
    
    瞄准数字谈合作音乐行业涉水新产业
    
    介质的改变给“传统行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市场。实体唱片发行举步维艰的同时,《香水有du》、《一万个原因》、《秋天不回来》等借助网络走红的音乐,却为“唱片公司”赚得钵满盆溢。《一万个原因》年度下载量超越1700万次;李宇春单曲《冬天快乐》几十万的唱片发行量已经令人羡慕不已,但这一数字与其上千万人次的彩铃下载量,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瞄准“数字产业”谈合作,也渐渐成为业内的新动向。去年,zhongguo移动和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联手打造“zhongguo移动无线音乐排行榜”,传统大众传媒与新音乐媒体开始“联姻”;今年,太合麦田获得韩国SK电讯战略投资,与韩国顶级娱乐公司iHQ、JYPE签约战略合作协议,开始了一场传统唱片产业与数字音乐的“恋爱”。
    
    对于唱惯了主角的传统唱片行业来说,转变角色迫在眉睫。唱片公司的优势在于“版库”的内容积累,数字娱乐运营商则有平台优势。一方提供内容,一方开辟渠道,两者的合作已经成为眼下业内最热门的焦点。
    
    本报记者  刘迪  王磊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