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唐伯虎身世坎坷晚境凄凉 家乡为其修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在后世,唐伯虎被传说为一位风流倜傥的才子。


7月17日,由zhongguo美术馆与故宫博物院联合策划、主办的“明清绘画精选——故宫博物院、zhongguo美术馆藏品联展”在北京开幕,本次展览共计展出106件明清绘画精品,其中故宫博物院藏品60件,zhongguo美术馆藏品46件。展出作品较全面地展现了明清数百年间zhongguo绘画的发展历程。作品有吕纪《牡丹锦鸡图》、边景昭《竹鹤图轴》、文徴明《山水图册》、沈周《迴溪试杖图》、唐寅《孟蜀宫妓图轴》、仇英《采芝图》等。图为唐寅《孟蜀宫妓图轴》吸引参观者。 中新社发 钱兴强 摄

中新网10月21日电 据国家文物局网站消息,1986年对外开放的唐伯虎墓园——唐寅园,首次大修的 “硬件”工程将于本月底结束,届时,这里就可不再遭受“水淹”之苦了。根据计划,唐寅园将于12月初重新对外开放,“唐伯虎点秋香”的评弹有望成为这里的一景。

唐伯虎在苏州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因为生于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所以取名“寅”,字子畏、伯虎,号六如居士。就绘画而言,他擅画山水、人物、仕女和花鸟,尤以山水、仕女著称,与沈石田、文徵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在文学方面,他的诗词曲赋又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吴门四才子”。

尽管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但专家研究发现,真实生活中的唐伯虎身世坎坷,晚境凄凉,死后先被草草安葬在古城区的桃花坞北面,20多年后才迁葬到苏州西郊横塘王家村 (也就是现在的解放西路唐寅园址)。1955年,政府对唐寅墓进行了整修,次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但“文革”期间,唐寅墓地遭毁坏,墓碑、石亭、石坊等荡然无存,只留荒冢一堆。 1985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再次修复墓冢,次年又在墓南建起六如堂、梦墨堂等厅堂,辟为唐寅纪念陈列室,并正式对公众开放。整个唐寅园布局错落有致,恬静中透出几分风雅。

由于多年没有大修,到此次整修前,这里的一些建筑出现了漏雨现象,以致展出的字画(复制品)出现了霉烂;电线也出现了老化。更为严重的是,20多年来,唐寅园附近陆续建起了不少建筑,周边道路的地基也抬高了,唐寅园成了一块低洼地,园内的地表一般要比周边地区低0.5米—1米,雨下得大一点,园内就会出现积水,不但给人们的参观带来了不便,还给园子最北面的唐寅墓带来了隐患。

出于保护的目的,今年5月起,市区文保所对唐寅园进行了大修,大修期间暂停对外开放。几个月来,这里的屋顶得到了翻修,电线也进行了重排,围墙被加高了,门窗柱子进行了重新油漆,地面假方砖则被真方砖替下……针对变成低洼地块这一问题,大修还重新铺设了这里的下水系统,配置了专门的抽水泵。工作人员满怀信心地说,这样一来,雨水就可以随时排走,唐寅园就不会被“水淹”了。

工作人员介绍,“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前提下,我们还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唐寅园,吸引游客参观、休闲”。据悉,唐寅园最热闹的时候是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除了本地人,上海来的客人也都喜欢来这里转转。但随着吴中大道(原越湖路)、绕城高速公路的开通,上海来的客人基本不走解放西路,再加上陈设单调、老化,参观唐寅园的人越来越少。根据这一情况,此次大修除了改造“硬件”外,还将提升“软件”,如将增加陈列一些有关唐伯虎的正史和野史资料,做一个效果逼真的唐寅故居沙盘;另外还设想增加演艺内容,如通过评弹讲述“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从而增加游园的趣味性。(据江苏省文博信息网)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