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5000多箱文物入台历程 揭60年前的历史谜团(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北京故宫现存珍宝如何留下

    从1948年12月21日到1949年2月22日,短短64天里,南京下关到基隆港这条水道上,总共有6个机构的5522箱顶级国宝被运到了台湾。北京故宫里的文物却得以保存,没有流走一件,这一切都是因为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

    在国民dang运送文物期间,杭立武的电报雪片般地飞向北京故宫,催促马衡精选故宫文物空运南京。1949年1月14日,沉默了多日的马衡终于和这位老朋友摊了牌,他在给杭立武的一封信中说:“医生不让我坐飞机,因此我暂时不能离开北京,我希望运完这三批文物之后,不要再运了。”

 
    -毕生积蓄换张大千画作

    除了3趟水路运输,国民dang还使用飞机运送。

    1949年12月9日,一架飞机稳稳地停在成都新津机场。它是国民dang政权撤离大陆的最后一批飞机之一。

    准备搭乘这班飞机的乘客有“行政院院长”阎锡山、“副院长”朱家骅、“政务委员”陈立夫、“秘书长”贾景德以及刚刚升任“教育部长”的杭立武。大家都带上了自己的全部家当,阎锡山带着两大箱黄金一同飞往台湾。

    正当飞机即将起飞的时候,一辆小汽车载着张大千冲进新津机场。

    张大千对杭立武说,他带来了78幅敦煌临摹壁画,并请求与这批画同机撤离。

    杭立武深知敦煌临摹壁画的价值,但眼前的这架已经严重超载的飞机却再也载不下一个人和78幅画的重量了。万般无奈之下,杭立武从飞机上卸下了自己的三件行李,行李当中有他毕生积蓄的20多两黄金。

    但是,他也提出了一个条件,希望张大千将画作捐出来。1969年,张大千兑现承诺,把这批画作捐给了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版文字部分引自《台北故宫》解说词,特此感谢)

    拍摄背后的故事

    三位亲历者讲述迁台秘史

    周兵是《故宫》的总导演,也是《台北故宫》的总导演。

    拍摄《故宫》的时候,周兵就和台北故宫有接触,《台北故宫》算是姊妹篇。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由于战争等原因,台北故宫的65万件文物,历经32年的颠沛流离,可谓空前。这段历史在《台北故宫》中将被首次触及。

    “到底这么多文物是怎么样去到台湾,在迁移的过程中又是怎样被保护完好的,纪录片会细致入微地介绍来龙去脉,会给观众呈现一幅完整的国宝迁徙路线图。”总导演周兵介绍,从2006年起,《台北故宫》摄制组两年中四次赴台采访,采访对象达60多人,非常难得采访到了当年亲历文物迁台的三位老人:高仁俊、索予明和昌彼得,从中获得了大量文物迁台过程的细节。

    剧组没进台北故宫

    因为种种原因,《台北故宫》剧组最终没能进入台北故宫博物院进行拍摄,但这并没影响这部片子的思想性和深刻性。

    《台北故宫》与以往拍摄的纪录片有些不同,它是先有一些影像资料后才进行拍摄的。出品人杜大宁介绍,获取台北故宫文物影像资料,单单这一项,他几乎就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想尽了一切办法。 
 
    “把这些影像资料从台湾运到北京也颇费周折,2006年12月底的一个早晨,天下着大雪,我们一行人到北京十八里店的海关去迎接从台北故宫运过来的影像资料,我们是抱着一种非常虔诚的心情,来迎接这批珍贵的影像资料。当看到这批文物影像的时候,我就有一种感觉,这部片子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拍这部片子,整合这些影像资料,就是在为传承中华文化尽有限的一点努力。”杜大宁说。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