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山寨春晚未打响幕后追踪:热情有余专业不精(6)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不过,既然是民俗,就不是单向度的消费过程。民俗是需要全民参与的,这种参与也不像发个互动短信那么简单。譬如说,大年三十吃饺子是民俗,那是要家家户户人人动手包才作数的。如果由哪个部门统一包好了发给大家,简便倒是简便,也就失去了过年的快乐和意趣。春晚也是这样,作为新民俗的一种,它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所接受,但绝不只是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而是积极地参与到春晚的创作中去,使自己变成春晚的一部分。今年一下子涌现出这么多春晚,显示了民众创造力的旺盛,也使我们看到了春晚成为新民俗的更多的可能性。

    在这个意义上,老孟的山寨春晚没有播出也并不遗憾。它只是众多春晚的一部分,已经实现了民俗所赋予的自娱自乐的目的和意义。我相信,明年春节,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春晚这个新的民俗活动中去。这些春晚将成为央视春晚的有力补充,就像历史上朝廷要在这一天祭神驱鬼,而寻常百姓家里也要请神祭祖一样,它们构成了这种新民俗的完整性。

    民俗是无需包办的,与其由央视一家办,不如全民参与一起办。毛泽东同志说过,两个积极性比一个积极性好,他说的是办工业,办春晚,闹除夕,又何尝不是如此。

    记者手记

    早就与老孟相约,彩排时一定说一声。1月22日下午两三点钟,记者打电话给老孟,话筒那边传来音乐声,“哪天彩排?现在正彩排吗?”听到记者的询问,老孟回答得很坚决:“24日才彩排呢!”可到了晚上五六点钟,老孟竟打来电话,“现在正彩排呢,在和平西桥胜古庄社区的一个礼堂里,要现在赶来还能看到几个节目。”记者赶到时,只剩下几个补录的节目了。记者尝试采访几个挂着工作证的工作人员,大家几乎众口一词:“办这个晚会太难了,具体的你跟老孟谈吧。”言下之意有“纪律”。老孟和记者几乎玩儿开了“猫捉老鼠”的游戏,刚刚同他谈了不到一分钟,电话来了,接完电话又被别人拉走了,等了半天,说了没两句,又被演员们簇拥着照相,这个照完那个照,之后,电话又来了……前后足有两三个小时,可与老孟交谈竟不超过5分钟。这里面,既有老孟作为剧组“核心”较忙的客观因素,也不无借故回避和拖延记者采访的主观动机。

    次日,记者与老孟约好前往九华山庄山寨春晚大本营一谈,办公总部的工作人员全都像嘴上贴了封条一样:“我什么也不知道,你去问老孟。”“昨天彩排的节目单不能给。”“彩排的录像也不能看。”老孟成了唯一的新闻发言人。这时的他,言谈举止格外小心谨慎,生怕有什么疏漏。“昨天只是彩排,大年三十当然要直播啦!”而有的演员偷着告诉记者:“好多演员都走了,不来了。”记者真是一头雾水。

    大年三十中午,老孟告诉记者,那天的彩排其实就是正式演出,除夕夜山寨春晚改成了内部联谊,并把地点选择在北太平庄附近的洗浴中心。对于自己的出尔反尔,他一脸无奈:“那天彩排真不敢告诉记者,真怕一旦泄露出去,场地灯光舞美花销4万多,有点偏差就全泡汤了。”他承认,彩排那天已经决定山寨春晚录播了。

    除夕晚上,记者赶到在水一方洗浴中心,只见老孟在大堂内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记者告诉他,下午登录澳亚网,网速太慢打不开,他忙说,一会儿内地也会有网站播出。晚6时,他兴奋地告诉记者,zhongguo土地流转网可以看到,而当记者晚7时30分准时守候在电脑旁时,点击网页却始终是一个播出山寨春晚的视频窗口,并没有节目播出……

    如果没有新闻媒体的狂轰乱炸,山寨春晚会不会演变成一个广为关注的文化事件?老孟承认,记者们高频率、大版面的报道帮了他特大的忙。不过,随着山寨春晚从倡议到具体实施,尤其到了后期,各种麻烦相继出现,他开始对媒体也存有戒心,生怕哪一句说走了嘴,导致负面消息出现,影响山寨春晚的前程。

    但是,应该看到,没有zhongguo改革开放的大格局,就不会有老孟这些人和千百万网民兴办山寨春晚的梦想。从这点上看,这台春晚作为一个艰难开局,远比湖南台挟省台之利全面运作的“超女”,更有“草根文化”的代表性与现实意义。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