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西安唐皇城含光门土遗址遭螨虫群落侵蚀(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三秦都市报作者:付亚娟  作者:雪竹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唐含光门土遗址中发现大量螨虫。

专家组从去年开始研究论证,通过“抢救”土遗址方案。在昨日的评审讨论中,专家支招如何保护。

千年土遗址今起实施“抢救”。

螨虫危及千年土遗址

“千年土遗址中有存活的螨虫!”来自国家文物保护、文化遗产、动物保护、考古、社科研究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组团,经过详细调研西安唐皇城含光门遗址,对西安城墙景区含光门博物馆给出的土遗址病害结论表示肯定:“这个重大发现是迄今为止世界首例,螨虫对千年土遗址的破坏作用极大。”

含光门土遗址一直是倍受世界瞩目的古迹遗存和见证历史的“实物”。自今年4月实施保护,由西安城墙景区管委会投入巨资建设了西安唐皇城含光门遗址博物馆,使遗址保护环境得到大大改善,并对游客开放。保护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遗址土层的松动脱落现象未见好转。为更好保护遗址,使现代人乃至后人能看到遗存千年的珍贵文物,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李玉虎、西安文物保护工作者王肃从含光门遗址内取样做模拟实验。

其后经过市、省、国家三级权威部门取样实验,国家文物保护部门惊奇地发现,含光门土遗址被破坏,除世界现存土遗址中普遍存在的霉菌及蓝藻、盐害酥粉、松动脱落、整体裂缝四大病害外,土中还滋生、存活有螨虫群落,这在世界现存土遗址中尚属首次发现。

提出五大“抢救”举措

“含光门土遗址很危险,应边抢救,边报批。尤其是螨虫,应尽快彻底杀灭,以免带来毁灭性后果。”针对含光门土遗址存在的滋生螨虫群落、霉菌及蓝藻、盐害酥粉、松动脱落、整体裂缝共五大病害、危害以及成因,李玉虎、王肃等组成的“方案研究设计组”对模拟实验地进行了近一年的详细调研和科研实验,并对前四种病害作出抢救性治理措施:

(1)使用高效、低du的低浓度联苯菊酯杀螨;

(2)使用低浓度八硼酸钠杀灭、枯萎霉菌,使用低浓度霉敌防霉;

(3)对松动脱落的夯土层使用CB材料稳固处理与低浓度水性氟材料回位粘结;

(4)对盐害酥粉的部位使用CB材料稳固处理;

(5)对酥粉砖石使用WD-10进行稳固处理。

唐含光门遗址———城墙历史变化的见证

唐含光门遗址门址呈长方形,长37.4米、宽19.6米,以纯净黄土版筑而成。这是唐代门址历次发掘中保存最好的一处,具有其完整性、真实性、唯一性和普遍价值,这一用纯净黄土版筑的门墩,一高一低非常巍然。西大厅的城墙断面遗址城墙断面是西安城墙的一部分,其文化内涵非常丰富,这里展示着西安城墙的历史发展进程,比较全面的向人们展示了西安城墙的历史演变,在我国现存城墙遗存中较为罕见,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包孕着重要的历史信息,是西安城墙历史变化的一个见证,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展示价值。

昨日,记者在西安唐皇城含光门遗址看到,在一处墙体遗址断面上,不同时期的夯土层经过历史变革,其呈现出的土层颜色及粗细程度均有不同。

考古人员告诉记者,城墙断面按时间从早至晚可以分为五大期:第一期(隋唐期),残存断面接近三角形;第二期(唐末五代期),加厚了旧城墙1.5—2.5米以上,顶部也加高将近1米;第三期(宋元期),本次增补层处于明城墙断面中心,土色暗褐,质地密实,夹有少量砖瓦;第四期(明清期),将以前所筑城墙墙体全部包筑于内,此即为西安府城城墙;第五期(现代修葺层)。这也表明现存城墙是经过五次大的修筑而成。

zhongguo社科院考古所考古人员对隋唐长安城含光门遗址进行清理时,发现该段城墙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用夯土砌成。据考古专家介绍,含光门位于隋唐长安城皇城南墙偏西处,是迄今为止所发现最为完好的隋唐长安城遗址。该门有3个门道,东、西两门道的宽度为5.3米,中间门道宽度为5.5米,门道南北进深19米多。

唐末时长安城遭废弃,到五代以后新建长安城,以唐长安城皇城南墙作为新建城的南墙,把含光门留用成为新城墙的一部分,仅留东门道作为过道。宋末至金时,含光门被全部封堵。明代新修西安城,含光门又被填埋,包裹在新筑城墙内,从此含光门深藏不露,历经清代、民国直至新zhongguo成立之后。到上世纪60年代西安破城修路时,才触及隋唐含光门遗址。断面外部为明清城墙,内中夹包有隋唐长安城之皇城城墙,并有隋唐之后数次对城墙修建补筑的墙体。这表明,西安城墙的断面不但结构复杂,同时也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考古人员不仅发现了实物遗址,还揭开了含光门昔日“行路”历史。中门道作为权贵专用的高等级门道,使用率低,损坏也少,几乎没有维修过,基本上保留着唐初期砌筑的材料与形制,砌砖规整而精致;东、西门道多次维修,大体保留着晚唐时期的遗迹,砖砌简单而粗略。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