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郑成功后代隐居神秘"大宅门" 建筑蕴藏周易玄机(4)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雪竹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仍住六位郑氏兄弟 


  除了结构上的奇特之外,在我看来,九九奇门屋还有一“奇”,那就是历经百年的风雨,它却依旧神清气爽,让见多了老房子破败颓废模样的我们大为惊讶。


  考究其原因,六德堂所以能历久弥新,也许是因为它从未断过与人的血脉关联——一百多年的每一天里,这个大宅子里皆是众生喧哗。有意思的是,当年郑宏熙为他六个儿子设计的大宅院,到了今天仍旧还住着六位同姓的郑家兄弟。其中最为年长的郑伯告诉我们,现在算是六德堂里住得人最少的时候:“只有四十来口。三十几年前,这里住了一百多口人呢!”


  郑伯说,那时虽然人多,但是并不会使“六德堂”拥挤而吵闹。“因为宅子的设计很合理的缘故吧,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不会互相侵扰。”一百多口的男女老少都是郑宏熙的后代,是自家兄弟,大家守望相助,从来没有发生过争吵。 


  而现在,热闹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清净,但这也另有一番舒服,让郑伯同样感到受用得很。“很多人另外盖了新房子,就搬走了……我是不走的。”关于这一点,郑伯老两口的态度坚决得很,“哪里都不如这里舒服。现在是夏天,外面这么热,你看这里多凉快啊。”他坐在敞亮的厅堂里喝茶,有阳光从旁边的天井倾泻而下,微风徐徐,完全不见一丝夏日的燥热。


  很多事情似乎没有发生过什么变化。今天六德堂的郑氏族人,依旧是做着竹子的生意,不过大都是给人打工。提起世代依靠为生的厘竹,他们都是一脸的骄傲和满意:“一百斤能卖五六十元,是很值钱的竹子。”


  多年以后,很多事情已经开始变得模糊。虽然他们每一个人都笃定地相信自己是郑成功的后代,而郑成功是收复台湾的大英雄,但是更多的信息,却很少有人能说出来了。村里的干部遗憾地告诉我们,本来有一位郑氏老人还记得多一些的典故,可是他刚刚过世了。我们还听说,多年以前,大浪村的郑氏后人们,曾经凑钱派几个人去福建南安石井村寻访,想要好好整理一下祖辈迁徙的模糊历史,可是村民走到广州的时候,盘缠不小心弄丢了,只好无功而返。那么多年过去了,更多的记忆变得模糊,他们不知道是否还有机会再回头整理这段模糊的记忆,为自己荣耀的历史正本清源了。


  策划 /赵 洁 撰文 /金 叶 摄影 /黎旭阳 通讯员/谭扬汉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