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往事旧闻 » 往事旧闻 » 正文

明品生活网:网络文学成阵势 重组文学新格局(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秋痕  版权声明,必须查看=>点击进入




类型化写作是网络文学的文学表现形式,但因此而产生的重复也导致了质量下降,尤其是文学内涵的探索不足

    主持人:有人说网络文学十年来质量不断下降,呈类型化趋势,如何评价?

    贺绍俊:人们之所以不满意网络文学的质量,大概与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有关。网络文学不像传统文学那样有完整的、严格的筛选程序,因此我们看到的网络文学作品质量悬殊,而且质量不高的占多数。但是,网络文学的阅读正如一个沙里淘金的过程,好的作品终究不会湮没,通过点击量会脱颖而出。我们评价网络文学,不能只看到质量低下之作,而忽视真金的存在,后者才真正代表了网络文学的水平。因此,认为十年来网络文学质量不断下降是不符合现实情况的。

    网络文学类型化的提法值得商榷。不能一概说网络文学类型化,更准确的表述是:在网络文学中类型小说很红火。类型小说是一种小说样式,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和审美方式的小说样式,有着比较固定的写作模式,读者也会按特定的阅读期待去读类型小说。类型小说在文学品质上未必就比追求纯文学性的小说低一等。

    马季:网络文学发展十年来,形式越来越丰富,手法越来越多样化,说明网络文学正处于变化、成长期。类型化也不是坏事情,我们的传统纸媒文学正好缺乏这个领域。类型化其实是大众文学的重要特征,而大众文学是精英文学不可缺少的文化背景。我以为,我们要充分相信网络作家的自我修补能力,相信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在未来能担当起zhongguo文学的大任。给他们时间吧!

    陈福民:泛泛地说“十年来网络文学的写作质量不断下降”,是没有问题的,只是需要对其中更深层和复杂的因素做出分析。草创期的网络文学给人们留下水平较高的印象,是因为有一批怀有文学理想作家梦的人投身其中,他们的传统文学训练与素养,比后来涌现的网络写手要高得多,起点相对也高得多,安妮宝贝就是典型代表。后来,随着网络的极大普及和网络写作成本的不断降低,大批更为年轻的写作者加盟其中,他们才华有余,训练不足,结果,类型化几乎成为唯一的出路——这是网络文学作为大众文化时代的表达方式的代价之一。

    白烨:网络文学类型化是一个事实,但并非类型化就一定不好,类型化实际上是对通俗化的强化与提升。网络文学从最初的“无个性”到后来的“类型化”,整体上处于一种不断进取的状态。当然,当下网络文学的类型化还处于过渡状态,分类过于琐细,一些看似不同的类别其实区别不大,作品的小说化程度和艺术性因素都亟须加强。这表明,网络文学在类型化的发展上,还有提升空间。

    主持人:就文学表现形式及内涵探索而言,网络文学是否有突破与发展?

    陈福民:迄今为止,我尚未见到网络文学在“表现形式与内涵探索”方面有何“突破”。网络的工具性使我们在抵达目标上享受了技术的优势,但是,如果你坐在窑洞里对失恋倍感痛苦,坐在飞机上就可以改变这种痛苦心情了吗?可以断言,如果真有什么突破的话,那是属于文学的,而非“网络文学”的。

    白烨:网络文学类型化的本身,相较于传统文学,已体现出突破性的意义。它在严肃文学之外,催生了大众化的通俗文学,而且使通俗文学经由类型化得到极大丰富。

    马季:传统文学一直以关注现实生活为己任,而网络文学侧重于对幻想世界的描述,这是新一代作家面对莫测的世界作出的反应,比如玄幻小说、历史架空小说、穿越小说等等。这类小说虽然不够成熟,但是具有实验意义,其中一部分还涉及到“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往何处去?”等生命本体论的问题,潜藏着新的文学发展空间。    

    ziyou特质与民间特性,商业化与快餐化,是网络文学的特征。网络文学发展,需要理论研究的跟进和文学批评的合理介入

    主持人:网络文学的发展,使更多人能够参与到文学创作、发表、评价的过程中,使文学实现从精英向民间的过渡。

    马季:网络兼有高速度与低成本的特征,号称全民写作的网络文学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文学向民间的回归。商业化与快餐化是文学在商品时代的特性之一,纸媒文学同样存在这些现象,只不过网络文学显得更加突出而已。

    白烨:网络文学的“ziyou”特质,“民间”特性,正是它最为可贵之处。网络文学在自身的发展中,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受到“商业化”与“快餐化”的裹挟与影响。对于网络文学来说,与这种“商业化”与“快餐化”的博弈,以及或“为我所用”,或保持距离,可能是今后发展中始终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陈福民:网络文学确实被日益严重的商业化所裹挟,逐渐丧失了曾经被寄予厚望的那种革命性。加盟、签约一方面保证了写手的基本生存要求,一方面也使他们的才华被金钱引领下的写作模式驯化。

    主持人:面对蓬勃发展的网络文学,文学批评如何跟上步伐?

    白烨:目前,有关网络文学的文学批评确实不够,主流文学批评基本上没有有效地介入。现在首要的问题是介入,而传统的文学批评对于以类型化为主的网络文学,既没有什么了解,也没有什么研究,因而不能及时跟进,束手无策。网络文学批评,有待于好好培植与发展。

    马季:我一直呼吁加强网络文学的理论研究与文学批评,但也必须看到,一个话语体系的建立是需要时间、需要过程的。而一个人如果对某种样式缺乏认知,缺少激情,是很难真正投入的,因此,网络文学的文学批评应该逐步由有责任的评论家来承担其使命。

    近十年来,网络文学蓬勃发展,逐步影响到人们的文学思维与审美趣味,改变着旧有的阅读方式与表达习惯。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怎样认识网络文学的性质与价值?作为一种崛起的文学力量,网络文学会对当代zhongguo文学产生什么影响?为此,由本报记者主持,我们邀请了活跃在当代文学理论和批评界的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贺绍俊、zhongguo社会科学院教授白烨、zhongguo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陈福民、《长篇小说选刊》编辑部主任马季四人,畅谈网络文学的生存与发展,对读者也许会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1999-2020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 明品生活™ >  六维空间网 新国学网 版权所有